返回第二十四章:胸怀大志  魏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颍川郡,许昌。

自从天子东迁以来,许昌便一跃而成为中原大地的政治中心,原本叫作许县的名字,也改成了更加大气的许昌。

此刻,天色已晚,整座城池中万户人家灯火通明,在这乱世之中,也算是难得的安稳之地了。

一座高门大户内的庭院,一间精致的书房,书房内香气袅袅,书窗前正有一人负手而立,着文士服,戴冠,配玉,饰香,丰神俊朗,唯有眉宇间却透露出浓厚愁苦。

此人便是荀彧,当今天下著名的王佐之才,官拜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去年曹操想授他三公之位,被他十几次坚持拒绝方才作罢。

荀彧年少知名,辅佐曹操一统中原,可以说贯穿了曹操的整个征战史,居功至伟。

若说夏侯惇是曹氏宗亲第一人,那么荀彧便是外姓第一人,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曹操下属”所能够概括的,或许,称作“合伙人”更为贴切一些。

此时的荀彧很惆怅,因为他刚刚从许昌的皇宫中回来。

是的,当今天子连夜召见了他。

而在天子召见他之前不久,他刚收到这一辈子最难以置信的消息。

曹操死了!

抬首望苍穹,漆黑的夜空,点点繁星闪烁,夜风冷冽,却不及荀彧此刻的心冷。

“叔父,你意如何决断?”

身后传来一声轻呼,乃是荀攸,荀公达,官拜中军师,封陵树亭侯,自从拜中军师之后,荀攸便不再经常随军征伐,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

荀彧与荀攸是叔侄关系,但是荀攸年龄却比荀彧大六岁。

“我不知道……”荀彧的声音很低沉。

“曹公一世英雄,才智高绝,胸怀平定天下、济世安民的大志向,奈何却……”荀彧说得有些哽咽。

荀攸静静地坐着,面无表情,他脸比较圆,身高也并不高,整体模样看着也很普通,甚至有些憨憨傻傻的气质,然而此人却是典型的大智若愚、外怯内勇之辈,心思细腻,算无遗策,此时并不接荀彧的话,就这么任他说着。

“当初投效曹公,与之相约,共定天下,扫荡群秽,而今所志未遂,他竟然便战死了……”

“犹记得我弃袁绍而投曹公时尚且未及而立之年,然亲之信之,从未以年龄相鄙,待之甚厚。”

“而后,曹公神武英豪,诛袁术、斩吕布、破刘备,一统河南,平袁绍、灭乌桓,一统河北,眼见群雄束手,天下将定,南征前曹公还拉着我说‘凯旋之日,天下一统,与君共饮’,没想到却再也不得相见……”

荀彧絮絮叨叨地说着,荀攸静静地听着,他不想打扰这个小他六岁的叔父,他明白这种心情,因为他也有,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荀彧终于止住了话头,他好久都没连续不断说这么多话了。

“公达,天子所言之事,你以为当如何?”荀彧从书窗前转身,双目有些赤红。

荀攸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反而问了一个问题:“叔父一直追寻的理想可曾改变?”

荀彧沉默了一下,答道:“未曾改变。”

“叔父以为曹公诸子如何?”

荀彧看了荀攸一眼,他当然明白荀攸的意思。

“曹丕有才学,天资文藻,博闻强识,但性情阴沉,无旷达之度,不足以为平定乱世的雄主。”

“曹彰骁勇,有军略才干,然为人鲁莽,且不好读书,而好战场狠斗,无明主之风。”

“曹植聪慧,文才俊秀,然不善处事,放纵肆意,可为文学高士,难成统御之才。”

简单点说就是三个人各有才能,但是曹丕肚量狭小,曹彰冲动还好斗,曹植就是个纨绔才子……

“其余诸子,皆年纪太过幼小,大可不论。唉,要是曹昂未曾战死便好了。”

荀彧念及此处,不住地摇头。

曹昂乃是曹操的长子,生母早逝,由丁夫人抚养,其人至孝,且聪慧过人,有御人之才,处事之智,曹操麾下文武没有不赞赏的,可惜宛城之战,曹操为了潇洒睡一回,不仅爱将典韦没了,连深孚众望的长子也没了。

“叔父以为当今天子如何?”荀攸再次问道,依旧言简意赅。

荀攸的性格和顾雍很像,要么不说,一说便精简明要,一语中的。

荀彧好几次张口,欲言又止,最终缓缓说道:“聪慧明达,城府渐深,有大志向……”

荀攸闻言,不再说话,书房里沉默良久,唯余那烛火摇曳,映照在两位当世大才的脸上,一张坦然憨厚,一张变幻多姿。

……

皇宫中。

同样的星空下,不同的人也有着同样的烦恼。

“陛下认为荀令君会做如何选择呢?”伏皇后将一件大氅披在当今天子刘协的身上。

刘协便是史书上的汉献帝,被董卓扶上了帝位,很小的时候便经历战乱、权臣、生死、屈辱,小小年纪,早已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