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神都城一片肃杀之气。
近来,一个不知从何处流传开的谣言,让神都城的气氛莫名变得诡异。
当年,魏王武承嗣并非突发心疾暴毙而亡,而是死于非命!
有消息称,魏王当年与人合谋,在均州四?山埋伏兵马,欲图秘密袭击九梁山,以乱军之名铲除幽禁黄枫谷的庐陵王李显。
事情败露后,有人为了掩盖真相,推卸责任,派遣刺客暗中将魏王杀死,将一切罪责推到他的头上。
不明真相的圣人和朝廷,为了保住武氏名声,就以魏王暴毙为借口,将这件事消弭于无形。
在这个故事里,并未指明是谁与魏王合谋,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人就是梁王武三思。
特别是武氏内部,更是对此心知肚明。
只是,如果当真是梁王指使刺客谋害魏王武承嗣,那么这件事就太过匪夷所思,梁王将毒手伸向武氏内部,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东宫对此事不发表任何言论,二张一党则是幸灾乐祸的作壁上观,坐看武氏起内讧。
圣人卧病,也无精力处理武氏内部矛盾。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武家身上,看看他们会如何处理此事。
曹悍倒是顾不上去打探武家内部的消息,这段时间他都在忙着做一件事,将当初的八百黑曹军全数调入右卫,尽一切手段,把他的人安插在各个职位上,从队正、火长到团主、旅帅、校尉,争取将这支戍卫京都的三万六千兵马牢牢捏在手里。
近来十六卫府频频调动,将领和各曹官员更换频繁,搞得神都城人心浮动,涟漪不息的水面下,似乎暗藏什么惊涛骇浪。
东宫也以各种借口,抽调神都周边军府精锐,充入东宫十率序列,神都大街上,时常可以见到兵马调动。
十月中,武家诸多宗亲齐聚魏王府,发起人正是嗣魏王武延基。
以往武氏宗亲聚会,大多会在梁王府。
毕竟梁王才是目前武党领头人,真正执掌武氏大权。
可是这次,嗣魏王武延基公然站出来挑头,与梁王分庭抗礼的架势不言而喻。
朝野观望,想看看从今往后,武党究竟是谁说了算。
魏王府主厅里,武氏宗亲济济一堂,却是泾渭分明。
梁王府的铁杆拥趸者坐在一侧,魏王府的支持者和中立观望者坐在一侧。
自从武氏当政,魏王一脉一直是武氏宗亲的核心,武承嗣也是武家内部公认的太子人选。
现在武承嗣已死,但魏王府的影响力还未消除。
武延基也已成年,等到明年完婚后,就能正式继任魏王爵位。
武三思主掌隆武堂和武氏大权,自然也会有武氏子弟不服气,平时在武三思面前阿谀奉承的武懿宗武攸宁等人也各有心思。
正中左右主位上,武延基和武三思并排而坐。
武三思神情淡然,端着茶盏满满品鉴。
武延基环视众人,咳嗽一声打破宁静:“在场诸位,许多都是我武家长辈,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想就近日以来,神都出现的有关武氏传言一事商量一番。”
话音刚落,武三思的长子,新安王武崇烈不满地道:“嗣魏王这是何意?难道当真听信了坊间的无稽流言?”
武延基三弟,肃国公武延义冷笑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梁王府做过些什么,自己心知肚明!”
“放屁!一群蠢货!那是有小人故意挑拨离间,就是想让武氏内讧!”武崇烈恼怒喝骂。
武延义冷哼道:“如果父王之死当真与梁王府有关,我魏王府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是非曲直,今日就要说个明白!”
当即,梁王的几个儿子,和魏王的五个儿子当场争执吵骂起来,可惜武延秀还在漠北放羊,要不然以他的口才,倒是魏王府吵架的得力大将。
武懿宗、武攸宁几位年长的武氏宗亲夹在中间不发一言。
他们也在心里猜测着,武三思到底有没有杀武承嗣。
如果传言属实,他们也不禁心里防范起来,武三思心机太深手段太狠,谁也不敢保证,他还会不会背地里捅刀子。
如果能趁此机会,分掉梁王府的权力,扶持魏王一系分庭抗礼,争取隆武堂的控制权,对于他们这些武家旁支宗亲来说也大有好处。
武延基连连大声喝止,才让大厅安静下来,侧身朝武三思拱手道:“梁王叔,传言之事真相如何,小侄并不想再去追究,时隔多年,就算有证据只怕也早已被抹除干净。只是,隆武堂毕竟是我父王与您一块创立,而今,我魏王府应该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半权力,想来梁王叔不会阻拦吧?”
武三思放下茶盏,微笑道:“隆武堂本来就由梁王府与魏王府共同执掌,我本想在你明年成婚以后,再让你接手,现在既然你主动提及,那便提前让你接手也无不可。”
武三思招招手,有人送上一个锦盒,武三思打开,亲手推到武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