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确定好所需的盐、布、谷物数量。
草原地区难以耕种,匈奴人亦不懂得农耕,平常吃肉。
在交易中,冒顿明确提出需要谷物,他和一些臣子吃过中原粮食做的饭,觉得是好东西,首次交易要了大量谷物。
双方在边境线上开设贸易市集,市集是以物换物,匈奴人和赵国人都可以到市集上交易,该市集由双方共同派兵驻守。
——————————
韩国,新郑。
皇宫大殿,皇帝在这里举行朝会。
丞相张良在宣读着内容。
“首次跟匈奴交易,韩国购入六千匹匈奴良马,用盐、谷交换……”
张良把详细内容读出来。
跟匈奴交易,名义上只是赵国,实质上还有韩国、齐国。
由三个国家先确定好所需马匹数额汇总,再由赵国向匈奴提出,韩国、齐国准备好物资后,一起前往赵国邯郸,在邯郸跟赵国的人员汇合后,一齐出发前往河套。
跟匈奴交易完成回到邯郸后,韩国、齐国的人再带着马匹各自回国。
韩国最北部的上党郡,跟赵国接壤。
赵、齐、韩三个同盟国之间的边境线上驻军不多,人员可相互往来。
首次交易两万匹军马中,赵国所需八千匹马,韩国和齐国各六千匹。
齐国物产丰饶,盛产海盐,首次交易提供的是盐和少量布匹。
韩国和赵国产盐量低,还得从齐国进口食盐,只能用布匹、谷物交换良马。
朗读完毕后,张良道:“得六千匹良马,我韩军骑兵如虎添翼。交换所需布、谷,臣会在数日内筹备齐全。”
韩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和气地说道:“能使我韩军骑兵更强,乃大好事。丞相觉得可行,就由丞相看着办。”
他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皇帝,张良公开陈述这些事务,只是走过场而已,无论他是否同意,都改变不了张良的决定。
大殿内,部分朝臣早就看张良不顺眼了,只是张良大权独揽,不会傻到公开跟张良搞对抗。
散朝后,司寇府。
司寇执掌司法,相当于秦国的廷尉。
有两个人来这里见司寇丁勉,这两人是韩国贵族,名叫刘维、陈召,韩国复国后,从其它地方赶回韩国,希望能恢复贵族利益。
而张良实行商君之法,让所有原贵族梦想化为泡影,只能像普通民众那样老老实实干活,刘维、陈召对张良甚是憎恨。
原本在韩国经商的商人,无法再从商,不愿意留在韩国农耕或在作坊干活的,都迁徙到其它国家继续经商。
陈召道:“丁大人,扳倒权臣张良,就有劳你了。”
刘维道:“一日不除掉张良,我等就永无出头之日。”
丁勉道:“陛下也不满张良独断专行,本官自会全力助陛下解决张良。”
他同样是韩国贵族,本身有些才能,才当上了司寇这个重要官职。张良实行商君之法,他对此强烈抗拒,只是张良大权在握,精明的他没有正面反对,装着对张良惟命是从。
丁勉道:“你们可见见韩信,争取把他拉到这边来,如若他也反对张良,我们胜算更大。”
——————————
丞相府,张良跟家人一起吃饭。
张良有一子一女。
儿子张不疑,年方五岁,女儿只有三岁。
张夫人脸上有忧色,道:“良人,妾身听闻,有许多人反对你。商君之法不是不好,只是太得罪人。”
他想到商鞅、吴起搞变法的下场,更是担心。
张良叹了一口气,说道:“只有商君之法,才能使韩国强大。为了韩国,为夫九死无悔。”
再看了一下儿子女儿,目光又移向夫人,说道:“夫人勿忧,为夫自有办法,让家人无忧。”
为了韩国,他可以万死不辞,但不希望连累家人。
晚上,书房。
张良在看着地图,这是秦国地形图,是在原秦地官员中缴获的。
他在寻思着如何才能灭秦。
为了灭秦,他说服赵国、齐国,三国一起联合匈奴。
如今,已经成功联合匈奴,张良要做的有两件事。
其一,是壮大韩国,实行商君之法是最重要手段,目前已略有成效;
其二,是灭秦,寻找能在三国共同出兵、再加上匈奴配合的情况下灭秦之法。
张良仔细看着秦国地图,东边有函谷关、武关、黄河防线,北面和西北面有长城作为屏障。
秦国之地利实在太明显了,该如何攻入关中?这是棘手问题。
第二天,刘维、陈召找到了韩王信,劝说韩王信一同对付张良。
对于张良这个人,韩王信很矛盾,他是支持商君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