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之中,朱由校看着王在晋等人与林丹汗的三战捷报甚是开心,加上他在草原上斩杀的那些蒙古人,此战斩首高达近十万人。
蒙古主力骑兵就斩首了两万多级,林丹汗这次可是被自己彻底打趴了,不用多想,漠南蒙古这次损失已经临近崩溃了,他们又将开始老套路,争权夺利,林丹汗有的忙了,他的汗位不稳啊。
“诸位,经此一战,漠南蒙古实力大损,几乎掉了半条命,待他们回去以后必将开始内讧,五年之内,北疆不会在有战事了,可以安享一段太平日子!”
“臣等恭喜陛下!”
王在晋再次上前说道:
“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陛下先前所定方略和计划处处打在林丹汗的七寸,可谓用兵如神,臣恭贺陛下!”
虽然他以前知道陛下颇为尚武,但是心里依然没底,可经此战后,他是从心里佩服,在密云大捷之后,他每天在心里祈祷,只要陛下不败,那么这次北征他们就算赢了。
可他没想到此次陛下竟然远征千里,都要打到林丹汗老家了,更是灭了两个部落,还收编了一个部落?简直让他刮目相看。
“行了,你们也不必太过吹捧,其实朕这次亲征千里,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幸得皇祖保佑,朕这次也算是重振我大明军威了!”
将此话题打住以后,他又拿起奏报看了眼,随后突然问道:
“这三千青壮劳工此战表现如何?”
“回禀陛下,此战多亏少冢宰临时将他们编组起来,否则密云很可能就被攻破了,他们虽然不会打仗,但是临危不乱,也为此次密云防守立下大功!”
临危不乱?这证明他们有组织有纪律,不就是极好的兵源嘛?
朱由校当即下令,将他们招募进羽林军,成立一个新的兵种,工兵营!
工兵,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个词根本没人听说过,大家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请问陛下,这个工兵是何意?”
朱由校解释道:
“工兵嘛,顾名思义,他们的任务就是工而不是战,他们不需要冲锋陷阵,也不需要上阵杀敌,与辅兵相差不多!”
“大军后勤由辅兵负责,而搭建营帐、修筑城墙、挖壕沟等事都由工兵负责,战兵只管打仗,辅兵只管协助战兵,职责任务分明,三军成一点,岂不事半功倍?”
众人一听倒觉得是那么回事,武将们这次倒是比饱读诗书的文官反应更快,马祥麟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每逢战事,将士们行军劳累,却还要修筑防御工事,而且不能第一时间应对战事,如有陛下所说之工兵,确实是省时省力。”
经过一番思考,所有人都基本上理解了,觉得陛下此法确实不错。
“周兴武,此事就由你来安排,先以这三千人为基础搭建,待回京以后在招募一些进行训练!”
“一应之待遇就与辅兵一致吧,但要记住,不可威逼,他们如果不愿意参军就算了!”
“臣遵旨!”
朱由校又看向王在晋问道:
“宣大军如何了?”
“禀陛下,宣大军尚在密云城外驻扎!”
“下令让他们回镇,仗都打完这么久了还待在这里干什么?朕没给他们放假!”
王在晋颇为难言的回道:
“禀陛下,这是臣的意思!”
随后王在晋又将他之前的想法缓缓道来,他之所以将此事拖延下来,是因为皇帝一直没消息,他不好轻举妄动。
而且锦衣卫向他密报,京师有人图谋不轨,这种情况下如果皇帝遇难,密云离京师如此之近,那这两镇的兵马足以镇住这北直隶的牛鬼蛇神。
王在晋身为兵部尚书、宣大总督,不管是何身份都对这些将领有直接领导之权。
朱由校听了也是觉得王在晋心思缜密,如果自己一旦出事,那京师留下的那三万兵马就显的太过单薄了。
看来自己回去以后还得继续大练兵啊,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京师至少得保证有十二万精兵,才足以镇压的住天下人心。
王在晋又说道:
“陛下,宣大两镇的将官这两日都跟臣提了响银一事,说是已经欠响两个月了!”
其实闹响这种事,对于大明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因为朝廷经常拖欠军响,原因就是国库太穷,根本发不出。
朱由校疑惑的问道:
“朕每月都是发放足响,出关之时户部也准备了二十万两响银,何来的欠响?”
朱由校现在没功夫去清理九边的那些烂事,所以他登基后一直都是怀柔的政策,这也是此次北征,他一道旨意就迅速调集两镇兵马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拖欠响银,虽然文官依然贪污不少,可至少那些边镇将士每个月都能领到钱了,相比于往年,这待遇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回陛下,今年二月,户部并未将军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