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真大!
真的大!
码头上,所有人。
看着停靠在港口中的旗舰宝船。
一时间,文化有限的感叹起来。
就连见多了大场面的朱瞻基,这时候也是深深的震撼。
四五十丈长的宝船。
全木制作。
九根桅杆,几乎都快要插进九天云霄中了。
无数的绳索,如同万年老藤一般,遍布站绕在船体两侧,同样巨大的锁扣上。
铆钉。
比人脑袋都要大的铆钉,表面泛着阵阵油光。
在船体两侧,两层,一个个斗大的黑洞,像是一口口的深渊一般。
在黑洞的后面,是大明经过无数次改良之后,火力最为强大的大炮。
宝船面朝码头的一侧,船舱甲板上,已经有一排水师官兵,戎装在身,现在英姿勃勃,威风凛凛。
官兵们目光沉着,不喜不怒,却自带威严。
一面面大明龙旗,迎风招展。
在甲板下,有阵阵脚步声传来。
那是工作还没有做完的水手们,正在对宝船,做入港后的最后收尾工作。
一系大红氅,从甲板上的走了出来。
那是这支举世无双的宝船队的首领。
闻名西洋的,大明三宝太监郑和。
在其身后,有诸多文武下属,紧随其后。
码头上,传来阵阵窃窃私语。
那是不久前,赶过来的建昌府官员。
朱瞻基微微侧目回首。
罗向阳心领神会,当即手放在左侧腰间的绣春刀刀柄上。
“肃静!”
闻声之下。
建昌府上下官员,当即静音。
宝船太大。
也太高。
纵使郑和一身装扮,英武不凡。
从包船下到码头上,其过程也显得有些狼狈,不太儒雅。
但是,郑和的名声足以掩盖过这些瑕丝。
似乎是在海上飘得太久了,即使是郑和,双脚刚刚站在码头上的时候,身子也不由微微的晃动着。
他在船上,就看到码头上,竟然是太孙亲自带队迎接。
虽然脚下步伐不稳,但郑和还是快步迈出僵硬的双腿,赶忙带着手下的人,走到皇太孙面前。
“郑和,参见太孙。”
郑和打头,宝船队众人齐声行礼参见。
这是在外,边上还有建昌府的官员在,朱瞻基便处之泰然的受了郑和一礼。
然后他也上前,扶住郑和的双臂,将其弯下的腰抬起。
“郑公一路辛苦。”
郑和目光闪烁,摇摇头推辞道:“老奴不辛苦,倒是太孙,在咱们大明的交趾,辛苦了。”
说着,他认认真真的端详了朱瞻基浑身上下。
没有缺胳膊少腿,也看不出有暗伤,郑和心中大安。
朱瞻基微微一笑,知道郑和大概也是听闻了自己在交趾干的事情。
他正准备谦虚一二,后面的建昌府官员,已经是蜂拥而至。
“下官,见过三宝太监。”
“城中备好酒席,还请三宝太监赏光。”
这些执掌一府政务的官员们,脸上堆砌着浓浓的人情世故。
恨不得将自家的婆娘,让出来,好给三宝太监暖床。
谄媚!
郑和眉头肉眼可见的皱起,他用只有太孙能听到的音量,冷哼一声。
“咱家身负皇命,临出京时,陛下又交代了些事,要与太孙嘱咐。咱家谢过诸位大人的盛情,不过这酒席,就免了。”
即使声明远播的郑和,也挡不住官场上的人情往来,尽管不喜,却还是要来上一番假客气。
建昌府众人还想说些什么。
朱瞻基适时转身,他平静的看了众人一眼。
“酒是喝不完的!建昌府远离京师,上下更需勉励勤恳,朝廷终究是能看到的。如今陛下有口谕,不得失仪不敬。”
皇太孙也开口了。
建昌府的一众官员,再难开口挽劝,只得是默默的推到一旁,将码头上本就不宽的道路,让出一条通道来。
郑和从始至终,都没有再看这些人一眼,他看向太孙,伸手做出请的动作。
朱瞻基咧咧嘴,也不多说,自是率先往前。
罗向阳手下的锦衣卫,早就在岸边避风防火的地方,安营扎寨。
众人拒绝了建昌府的殷勤,走向这边。
路上,没了建昌府的人。
朱瞻基嘿嘿一笑:“您可是真的一点脸面都不给他们啊,他们回去了,怕是要揣测好一阵子了。”
郑和只是淡淡的笑着,脸色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