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对宗室,一向都是宽厚有加的。
可以说,大明宗室,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人……
没有前汉时的推恩制,也没有用前唐那个五代之后的自动成为庶民的政策。
太祖高皇帝,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
从当年的养牛娃,成为中原之地的君王,太祖高皇帝的本性却依旧是那个凤阳县里的小农思想。
他坚定的追捧和信奉着,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衣锦还乡。
皇帝是不能一直待在老家的,但鸡犬升天的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
大概,太祖高皇帝不想被家乡的人,在背地里咒骂,倒是忘了已是君王的他,没有人敢于招惹,更不要说叫骂了。
老家成了中都,在政治上拥有着不输于应天的地位。
老家的人,成了宗室贵胄,获得了大量的土地。
土地,是当年那个养牛娃,觉得最珍贵的礼物。
所以,大明的宗室,从来都是裂土分王,食禄地方。
太祖高皇帝,是要老家的那帮子亲眷,以及他自己往后的子子孙孙,都能有耕种不完的田地。但他同样是忘了,事物的总量是有限的,而子子孙孙却是无穷尽也。
人的贪婪,同样无穷。
有了一县之地的宗室,会想着要一州之地。
有了一府之地的食邑,会想着要一座金山。
……
如今,朝廷除了给宗室的封地食邑外,逢年过节也必有一份钱粮赏赐。
很是不少。
朱高煦看着沉默喝茶的夏元吉,想了想,想到自己去年底,好像就拿到了上万两属于宗室的赏赐。
夏元吉的话,让他有些意动。
毕竟,动自家汉王府的钱,有可能会让老爷子认为,他汉王府特别有钱,难免会生出些别的心思来。
要是以宗室的名义,他们谢绝今年的赏赐,用于皇帝想要办的重阳宴,说不定老爷子看着宗室这般懂事,明年就把今年的份子给找补回来了。
但是,朱高煦的脸上,却未曾显露,他安静的看向旁边的夏元吉:“夏老大人,沿海防备倭寇,乃是国朝大事,本王不敢耽搁怠慢。宗室虽也艰难,但想来总是要比沿海的百姓好些。要不……”
夏元吉挑眉:“殿下意欲何如?”
朱高煦咳咳:“今年户部上个折子,提议将给宗室的赏赐,抹去一些?本王亲自去与宗室分说,想来大家为了陛下的这个重阳宴,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朱高煦是打着如意算盘,既要好处,也好实利。
夏元吉轻笑一声:“殿下,这等得罪人的差事,老臣可万万不敢做的……”
户部尚书很光棍,直接开口拒绝,且还点出了朱高煦的用心。
夏元吉表示,我夏维喆不背这个锅!
朱高煦无奈,他本就没有十成的把握,转口道:“若是本王先行劝说宗室,由宗室上奏章呢?夏大人这边,到时候烦请多多配合一二。”
夏元吉笑了:“殿下至孝之心,必定感动天地,若是宗室无异议,老臣断然不会做恶人的。”
朱高煦满意点头。
他站起身,走到夏元吉的书桌前,端详着桌子上的蜀道难:“老大人这幅字,本王定要挂在王府里,最显眼的位置!”
……
汉王朱高煦,带着户部尚书夏元吉写的蜀道难,出了夏府。
然后,便往宗人府去。
不多时,朱高煦又满脸喜悦的出了宗人府,大手一挥让人快快回到汉王府,要人快快做好酒肉,供他享用。
……
五军都督府。
随着都督们轮值内阁,五军都督府越发的兴盛起来。
往日里,被送入兵部的奏章,如今也要被抄录好几份,同时送到五军都督府里来。
最近这一旬,是前军左都督徐景昌,轮值内阁。
在前军都督府里。
朱瞻基一系常服,显得英武不凡。
他的面前,是一张巨大的沙盘,半面深蓝,半面青绿。
这是东南沿海,北至山东、南至广东的大明海事堪舆沙盘。
在沙盘的周围,一众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佥事等,分列左右。
朱瞻基刚刚到,还没有来得及用茶,就让人都到了这沙盘前。
成国公朱勇站在一旁,看着众将挺立,心中甚是满意,他先行开口:“诸位现已知晓,宵小倭寇,如今又一次侵犯我大明沿海,属为可恶!我等身为大明武人,执掌大军,理当建言献策,祛除倭寇!”
朱勇起了点题的作用。
然而,朱瞻基却似乎有些不满意,他紧接着开口补充:“犯我大明者,唯枭首以报!”
立场,远比朱勇的祛除倭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