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爷孙谋南北  天下第一逆贼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他对靖江王府,能在太孙初到广西,就赶忙觐见,表示很满意。

朱瞻基点点头:“宗室里,朱佐敬这般的,却也少之又少。”

“缅甸太远了,朕不放心将他给丢过去,要是出了些什么事,朕有愧于太祖爷。”朱棣已经想了很久,将心中的安排缓缓说出:“老挝宣慰司,亦或是木邦宣慰司,或靠近交趾,或靠近云南,朝廷倒是都能顾忌的到。”

皇帝是打算将靖江王府,迁封到老挝或者木邦。

朱瞻基沉吟下来,脑海中浮现出老挝和木邦,在南疆的具体位置。

若是在老挝,则控弦交趾,及更南面的占城等地。

若在木邦,则可监视南疆西部、西南部,孟养、缅甸、底兀剌、大骨剌等地。

但这两处,都不算是最好的地方。

朱瞻基看了眼老爷子,缓声开口:“何不,定在八百大甸?”

这算是南疆中心地带了,境内也有河流,可直通大骨剌,连通印度洋。

按照朱瞻基的谋划,郑和是要在大骨剌修建船厂、军港、军营屯田的。

靖江王府迁到八百大甸,则可以为郑和,将南疆内地的威胁,挡在后面。

朱棣细细的琢磨着,他对南疆没有多少的印象,只知道每隔几年,都会有一批人入京朝贡。

“来人,将南疆堪舆取来!”

想不到,但不妨碍宫中有着最是精细的南疆堪舆地图。

朱棣吩咐了一声,不多时就有四名太监,抬着巨大的南疆堪舆过来。

很形象,虽然有些地方还不精细,但在如今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朱瞻基看着宫中珍藏的南疆堪舆,心中如是评价。

朱棣已经站在了堪舆前,双眼在地图上不断的扫过一遍又一遍。

“朕有意,加封于靖江王,赐亲王衔!”良久之后,盯着堪舆的朱棣,平静的说出了一句。

朱瞻基顿时大惊。

众所周知,字越少事越重要。

在国朝封爵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字越少,爵位越高。

如汉王,如赵王。

忽然,朱瞻基心里又乐呵起来。

他在想,老爷子会给靖江王一个怎样的新王号。

南疆?

南洋?

海王乎?

朱棣则是再次开口:“南疆毕竟新征,朱佐敬身为宗室,当为表率,可封地八百大甸。”

皇帝认同了太孙的提议。

他接着说:“鄂宏大镇守缅甸、底兀剌,朱佐敬镇守八百大甸、老挝,黔国公府镇守孟养、木邦、车里,郑和守大骨剌。”

皇帝已经将整个南疆,视作大明之土地,在行封赐镇守之举。

朱瞻基一一记在心中,至少皇帝的这番话,在未来的三五年里,都将会成为整个南疆的政治基调。

无论是鄂宏大、朱佐敬、黔国公府、郑和,都将成为南疆的权势人物。

“听说,你有意迁移中原百姓南下,于南疆定居开垦耕种?”朱棣忽然问了一句。

朱瞻基点点头:“归化南疆土著,需要数十年,两代人的努力。朝廷不可能数十年的提供镇压。唯有当真正的大明子民数量,超过南疆土著数量,南疆才是真正稳固的时候。”

腾笼换鸟。

朱瞻基说的很是平静,但真要是推行起来,那就是无数的血雨腥风。

当南下的大明子民,与南疆土著发生冲突的时候,南疆军政方面会站在哪一方?

这个问题,用脚都能够想得明白。

朱棣口出谕令:“朕意欲,迁山东、河南、湖广、直隶,各十万户,前往南疆。”

近百万大明百姓,被皇帝一句话,给迁往了南疆。

大迁移,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朱瞻基知道,老爷子这个决定没有错。

无论山东、河南,还是湖广,这些年屡遭灾害,百姓艰苦。

这个时候迁移百姓前往南疆,更多的是为了能让他们活下去。

而迁移南直隶百姓,则是为了减少直隶人口数量上的压力。

朱瞻基相信,朝廷推动迁移只不过是一方面。

等到前段时间,亲自去南疆走上一遭的两淮盐商们,将南疆的富饶带回来后。朝廷仅仅只需要提出一条减免赋税的政令,直隶必将会有无数的百姓,自发的举家前往南疆。

去南疆,土地是自己的,赋税还会减免。

无论如何,也比在内地,种着地主家的田,还每每吃不饱肚子强。

“陛下圣明。”朱瞻基出口奉承。

朱棣轻笑一声:“便是我不说,你小子难道就不会提出这一条了?朕不求南疆如何,朕看中的是南疆的土地,还有那里的粮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