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
即便是在江南,也变得逐渐寒冷起来。
松江府的官道旁,有着不少的枫树林。
红通通的叶片,随风飘摇着,显得十分可爱好看。
远处的田野里,辛勤的百姓们,并没有在才成秋收之后,就彻底的歇下来,还在田间地头做着疏通沟渠等农活。
而枫树林下,也并没有所谓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野趣场景。
除非是傻子,不然柔软的大床,不比狭小的马车舒服?
杜牧那货,大概只觉得野战刺激,却根本不懂得,真正的床笫之欢是怎样的。
官道上,七匹战马驮着七个人。
不是旁人,正是隐藏身份出京,前往沿海灭倭前线的朱瞻基等人。
路并不是去松江府城的,而是直直的往大海而去的。
朱瞻基在心里,评判完杜牧的野战诗,目光投向前方,官道尽头的小镇。
小镇不大,三五百户,千余人生活聚集地。
镇子就是依靠在官道旁修建的,一眼能从这头看到另一头。
镇子上,有阵阵的读书声传出,百姓们围绕着镇子外围,在修建着些什么。
整个小镇,显得格外的生活和忙碌。
于谦却是满眼的忧虑,淡淡的颂唱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文正的渔家傲·秋思。
可是这里是江南的松江府,并未是在塞下。
这里也没有衡阳的大雁,有的是茫茫万里大海。
不过于谦显然是在借旧时诗词,抒发如今的心情。
如今,于谦同样是在大明海疆,同样是功业未成,同样是不知何时了。
他不知道,这一场事关整个大明倭患的军略大计,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心中的忧虑,自然是情不自禁的就产生了。
朱瞻基开口:“一日不除倭寇,大明海疆便一日不得安宁,在倭寇未成大患之前,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要比等到事不可为之时,再做亡羊补牢之事,更加容易。”
于谦点点头:“这个道理,我也是知晓,但想到因为宵小倭寇,我大明官兵就要出现损失,我心中不忍……”
“一将功成万骨枯!朝廷定然是做不到拿将士的生命,铸就不朽功绩,但想要灭除倭患,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朱瞻基沉声回答着。
队伍,也在不断的靠近着小镇。
按照计划,他们要在这里休整一夜,等到明日才会继续藏匿身份,赶到幼军卫大营外,与齐子安私下见面,等松江府的事情安排完之后,就会转道南下钱塘,等到王景弘带着战船回来。
离小镇越近,看到的东西也就越发的清晰。
只见这座还尚不知名的小镇外,无数的百姓正在挥舞着各种工具,在环绕着整个镇子,挖出一条又宽又深的沟壑。
用眼细细测算一下,就能看得出,这条还没有成形的沟壑,最少会有一丈的宽度和深度。
对于这个小镇来说,是个不小的工程量。
此时,镇上的健壮的男人们,都在已有一人深的沟壑里,不断的将底部向下以及两侧挖深挖宽。
而那些力气小一些的妇孺,则是在沟壑上方,用肩挑手抬的方式,将一筐筐挖出来的泥土,搬运到沟壑后方,围绕着小镇堆砌出一道土墙来。
尽管这个时候天气已然转凉,但百姓们却都只穿着单衣,挥汗如雨,脸上还带着浓郁的不安和焦急,似乎对现在已经不可能再提高的速度很是嫌弃。
不远处小镇的出入口,有一座凉棚,几名穿着统一样式的男人,正在指挥着百姓熬煮着凉茶。
这些人,是要将这座镇子,修建成一座堡垒!
只是一眼扫过,朱瞻基的心中便有了答案。
于谦在一旁,目光之中浮出一丝担心,压着声音说:“公子……他们是要自保……”
这里离沿海,已经没有多少的距离了。
很显然,这个镇子是在害怕倭寇的到来,会将他们现在所有用的一切都给抢走,同时将他们现在的生活给彻底的破坏掉。
自保,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朝廷来说,却是一件坏事。
这代表着,基层的百姓正在对朝廷的军事力量失去信心。
他们不相信大明的卫所官兵,能够将从海上侵略而来的倭寇给阻挡住,所以才会自发的开始想要保护自己的家园。
朱瞻基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他记得,大明旬报最近一直在宣传,朝廷关于抗击倭寇,建立一条坚固海疆防线的讯号,为的就是安定沿海地区百姓的不安心情。
可即便是如此,这个镇子上的人们,依旧不愿意相信朝廷能够保护他们的承诺。
“几位公子,不要再往前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