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七章 钱塘于家祖孙三代  天下第一逆贼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莫名其妙进了幼军卫,成了军中经历的。

“家父大抵是要说教几句的,不过祖父宽仁,有祖父在,便不会有什么事……”于谦低声说着。

这就是家里有老爷子的好处!

朱瞻基感同身受,连连点头:“走吧!回家!”

这是对于谦说的。

阔别家乡一年之久,此时重回家乡的于谦,虽然有些忐忑,但也满怀激动。

朱瞻基其实没有多少的感触,即将驰骋海疆的等待,远比错综复杂的应天城,要更让人向往。

王景弘大概是要在年底,才能带着船队从南疆赶到钱塘。

在此期间,朱瞻基都要等在杭州城,不光是等着王景弘的归来,还是在等着松江府水师大营那边的消息。

城外的码头上,已经暂时被杭州卫接管了。

码头边上,也有一座大营,正在拔地而起。

用的,自然是从应天传播过来的新式水泥。

舟山,在未来是华夏的其中之一的军事港口。而在如今,吃水深度普遍不深的年代,杭州城外完全可以建造一个设施完善的水师母港。

数千名南疆俘虏,即便是在如今这个季节,还依旧涉足钱塘江里,将河床清淤加深。

自此第一批南疆俘虏到来之后,源源不断的南疆俘虏,从南疆被押送到大明,奔赴各地,投入到大明的基础建设之中。

站在杭州城的城门外,朱瞻基隐隐约约的能够看到,远处的码头上,一片热火朝天。

入了杭州城,同样是一片热闹景象。

咸延袤十里,井屋鳞次,烟火数十万家。

北城晚集市如林,上国流传直至今。青苎受风摇月影,绛纱笼火照春阴。楼前饮伴联游袂,湖上归人散醉襟。阛阓喧阗如昼日,禁钟未动夜将深。

说的就是有关于杭州城的繁荣景象,夜市兴盛。

而浙江,作为一个七分山水,三份田地的地方。在如今,却是盛产丝绸。百姓以种桑养蚕为生,从而推动了整个浙江成为大明重要的赋税和丝绸来源地。

杭州城中,不说家家户户有纺机,但凡是里巷之内,却也可闻纺锤声。

纺织机差不多可以推出了!

和于谦走在杭州城里,朱瞻基听着身边巷道之中,传来的纺锤声,不由的想到。

不过这件事情,他却没打算急于求成。

至少要在灭倭之事大定后,方才有推行的可能。

灭倭,势必要伴随着查处清剿一大批沿海的从倭之人。

而这些人,往往都是地方士绅商贾。

只有将这些人给拔除,才能真正的推动地方的手工业向着工业化发展。

于谦在前带路,七绕八绕,小声开口道:“您是在想,皇庄那边的新式纺织机?”

朱瞻基愣了一下,没成想自己的心思竟然被于谦给猜中了。

于谦笑了笑:“见您对城中的纺锤声,听得投入,大抵也能猜出一二。”

“如今生产力的分散,决定了产品数量的缺乏。但两浙、直隶等地,官府督办分派,下面人再行分摊,如此效率低下,且大量滋生腐败,若不破开现状,便是推行新式机械,也难以为继。”朱瞻基道出自己的安排。

于谦说:“所以……若是属下猜测不错,您是准备在解决倭患之后……”

“是!”朱瞻基直接承认,然后又摇摇头:“说是之后,有些绝对,我们虽然杭州,却也如同在京师一般,事事千丝万缕,错从复杂。灭倭,是为了解决沿海倭患,同样也是为了解决,那些依附在大明身上的顽疾腐肉。”

于谦想了想道:“眼看着南疆如今将要打开局面,若是再将此处问题解决,则可扩大两浙、直隶丝绸产量,运往南疆,再行货与西洋诸国。”

朱瞻基点点头,南疆在他的心中,其实远比九边更加的重要。

拥有了南疆,则大明可以随时介入到更西方的利益争夺之中,且能够更加畅通的,以南疆为起点,将大明的货物输送到欧罗巴等地。

这个时代的大明,手工业产品是站在世界巅峰的。

随着产量的增多,大明完全可以发起,人类历史上第一场贸易倾销,从中为大明赚回海量的财富,以及原始资本的积累。

而这一切,都需要大明自身内部,拥有一个稳定且良性循环的环境氛围。

朱瞻基看着于谦将众人待到一片安静的街道上,开口道:“龙江船厂及大骨剌船厂,都在建造新式运输海船,更大、更深、更快!”

于谦问道:“属下听说,此次龙江船厂打造的战船,开始舍弃过往平底,而开始趋向于尖底了?”

朱瞻基笑着点头:“尖底更能适应海域航行,虽载货不必平底,但用于海战却远胜如今之宝船。”

此时的大明造船业,同样是屹立在世界之巅。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