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北方。
朱高炽点点头:“工部宋大本说如今手上多了好几份新式海船的图纸,是不是你弄出来的?”
“都是孩子们摸索出来的,眼下工部大概是造出了一两条,还要等到彻底验证之后才能确定。”朱瞻基带着些含蓄解释着。
太子爷的心中有些感叹。
这才多少年?
大明的改变就让他有些不敢相信了。
哪怕只是三五年前,谁也不敢想到,南疆那辽阔的疆土会成为大明的属地,隔海相望的东瀛也已经成为大明的新征之地。
而大明九边,已经在那苦寒之地坚守了五十年的将士们,将能用到从万里之外的南疆所产出的粮草物资。
南疆的物产丰富让朱高炽至今都不敢相信。
但他同样知道,南疆是一个不比九边安全的地方。
就是从大明出征南疆的时候开始,他就不断的收到,在南疆征战的将士们,每一天又有多少人因为那茂密的森林所产生的一种瘴气而非战损伤的。
可是如今朝廷不用给中原百姓增加负担,就能用南疆的产出去支援九边。
想到前不久发生在城外皇城的那场君臣之间的谈话,朱高炽觉得如今的朝廷完全由资格去那泰山上走一遭。
怀揣着感慨,朱高炽说:“去吧,夜深了。”
说完赶人的话,朱高炽就重新低下头,拿起之前放下的兵书,再一次进入到他的世界里。
朱瞻基默默起身,恭敬的行礼告退。
皇宫。
在这样的深夜里,大半座皇宫都已经熄了灯,与整片黑夜融为一体。
只有零星的几处还亮着灯。
而其中,尤以皇帝所在的宫殿,灯光最亮。
即便是这个时候,依旧有人影在宫殿内外进进出出。
随着一道人影走进宫殿里。
刚刚看完奏章的朱棣,正在闭目养神。
而随着来人的走入,他缓缓地,重新睁开双眼。
皇帝的脸上看不到疲倦的样子,哪怕现在的他已经年过半百,风调雨顺的大明让他充满了无数使不完的精力。
只不过今天,皇帝的眼底却带着一些悲伤。
当初走入北平燕王府的那个和尚,就在今天祥和的了却心愿,离开了正在不断强盛起来的大明。
即便朱棣身为君王,心中却还是有一种,经历了无数风雨生死的多年老友知己,在他的眼前离开人世的悲痛。
朱棣本想带着老和尚重新回一趟北平城,让老伙计看看新的北平城是怎样的恢宏。
甚至,他已经在北平城中建好了一座庄严肃穆的寺庙。
佛像的金身,用了最好的金料,佛身高大的几乎都要穿破庙宇的穹顶。
朱棣要住进北平城中的宫殿里。
同样的,他也为自己的老伙计准备了一座新的寺庙。
只不过现在,老伙计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朱棣不相信按照老伙计这辈子做的事情,能够在死后去到西天极乐世界面见佛祖。
所以,这让他更加的悲伤起来。
看着来人跪在自己面前。
朱棣缓缓的出了一口气:“道衍的后事,要妥善的安排好,和礼部的金纯仔细交代,这件事情办不好他就可以从礼部滚蛋了。”
来人跪在地上,无声的点头。
他并不是朝廷内部的官员,但他拥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力完成皇帝陛下交付的旨意。
朱棣换了副心情:“太孙那边怎么样?”
“回陛下,太孙今日悲不自胜,在鸡笼山上独自将大师买下的酒坛全数挖出。最后还是太子亲自过去,才将太孙给带回东宫的。”
姚广孝算是太孙的半个师傅。
自从朱瞻基来到应天城,这一老一少就总是腻在一起。
有的时候,朱棣甚至都嫉妒姚广孝这个老秃驴,将他亲亲大孙子的感情给分润了不少。
朱棣能想到今天在鸡笼山上,大孙子是怎样的悲切,他又问:“回东宫后,他们都做什么了?”
来人再次回答:“太子妃为太孙准备了面。太孙在小厨房吃面,太子妃和几女一起打牌。随后太孙去了太子的小书房。”
这对父子两,肯定又是在谋划着什么对大明朝有利的事情了。
朱棣想了想不由的笑出声来:“东宫最近对太孙的亲事,有什么准备?”
尽管皇太孙的亲事没有在朝廷里提及,但是宗室已经在筹备了。
如今眼看着皇太孙越来越大,却还未成亲,不单单是朱棣心急、东宫心急,就连宗室里的那一批老人都开始有颇多言辞发出。
一个合格的大明继承人,绝对不能无后,不能还整日的吊儿郎当没个正形。
哪怕这个继承人,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只要你没有成亲,那么在宗室的老人们眼中,这就还是个不成熟稳定的宗室后辈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