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的崆峒山,雾浓霜重,天气已经有点冷了,偏偏的这山上似乎并没有火炕之类的东西,而且被子也比较单薄,因此这一晚上睡的并不舒服。
还好,他们毕竟是习武之人,也不至于被冻感冒之类的。
第二天一大早,杨文青问自家老爹,为什么这地方没有火炕?没想到杨延玉也不知道,或者说他压根就没听说过,还有火炕这个东西。难道大宋到现在连火坑都没有吗?
把孟良叫了进来,问了一下孟良也是愣了神,“没有,我是没听说过这个东西,公子你先说说是什么样的。”
杨文青简单的说了一下,孟良一拍大腿,“想起来了,公子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好像在辽国的上京一带有这种东西,我只是听别人说,据说天寒的时候不冷,而且还很暖和,但是我并没有见过,公子若是想要弄,你说一下,我给公子弄一个。”
杨文青出门去找道士,正好看到清风,便有清风带着,找到了昨天的那个玄真道长。
说明了来意,玄真道长一听杨文青想要弄一种可以在冬天睡着不冷的东西,一方面颇为好奇,但同时也非常高兴。
好啊,如果你真的能把这东西弄出来,我们以后冬天也不用在这山上挨冻了。
得到了主人的同意,他回来之后便立刻开始动手,对于普通人来说落了一个土炕,还要花几天的时间,首先必须要打土坯什么的。
但是对于这些修炼的高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杨延玉动手,干脆没必要弄成一块一块的土坯,直接就弄成了一个大炕面,然后弄了几个大土墩作为炕脚,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这些东西弄好了,然后架设起来,用泥浆粘在一起。
在炕洞里边放上柴火,这东西在山上最不缺。
点燃火,用七品的功力进行加持半天的时间,这个炕已经干透了。
圆通老道士听到消息也跟着过来看了看,这才发现这东西原来真的好啊,在炕上铺好了被褥,然后把手伸进被窝里边,果然暖暖的,道士们都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但是山上也就二三十个道士,除了圆通这个七品之外,其余的也只有五个四品,五个五品,两个六品,其余的都是低品的武者,有的甚至连武者都不是,也没办法像杨延玉那样半天弄一个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杨文青告诉他们,其实把一个炕面可以弄成若干个小块,然后进行拼接,反正下面有炕脚可以支撑着。
如此一来,崆峒山上立马掀起了盘土炕的热潮,到了傍晚的时候,每个屋子里都在冒烟,人人都在急着拿柴火往炕洞里塞。
当然,没有高品的帮助,这些炕要烧透,至少也得两三天的时间。
但是大家也并不着急,好歹这个冬天可以好过点了,有的人甚至等不到土炕干透,就想往潮湿的土炕上去睡,杨文青告诉他们,若是不干透直接睡上去,会把土炕睡塌的,这才让这些人硬是忍耐着等待土炕干透。
而这期间,杨文青除了指导他们盘土炕外,主要还是带着自家老爹满山观看风景。
两三天之后,山上的所有道士都有了热炕可以摔了,虽然被褥依然单薄,但是架不住这山上的树叶枯枝干草比较多,炕每天晚上都被烧的火热火热的,道士们一下子感觉到了温暖。
就这一个举动,一下子博得了所有道士对杨文青一行人的好感,甚至于这两天他们的土炕压根不需要自己去烧,这些道士们每天都会把烧炕的东西给他们,整整齐齐的堆到他们的屋子前面,每到晚上的时候就会有人专门过来给他们烧炕。
也因此,杨文青带着自家老爹和孟良在山上转悠的时候,总会有导师们过来打招呼,给他们讲解这山上的典故。
“杨将军,此处据说,便是当年周天子西巡的时候歇过脚的……”
“杨将军此处,便是当年秦始皇西巡时停留过的地方……”
“杨将军这地方可不一般,别看着院落现在破败了,这要是在300多年前,那可了不得,大唐太宗皇帝曾经来过咱这山上,在这里的明慧禅院待过,还给禅院赐了一些田地。我听师祖说,当年这山上不光有咱道盟一家,还有和尚,只可惜到了大周世宗皇帝的时候,和尚们都被遣散了,佛像也都被砸了,这乱落也就破败了……”
杨文青跟在身边认真的听着,不时的插两句话,问的仔细一点。
那圆通道长听了下面人的汇报,“这杨公子的确是博学多才之人,如此好学!古人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然,只有如此学问才能做好。”
玄真在旁边附和道,“那是,也只有杨公子这样的人,才能想出火炕这样的好东西。师父,您昨晚睡得可还好?”
“嗯,昨晚睡得还真好,自从这杨公子上山之后,咱们这晚上也不用挨冻了。这些年来一到冬天就不好过,咱们修为比较高的倒是没事,只是那些低频的这些年可没少受罪,不过现在就不用受这个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