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4章 白天当木匠 晚上做耕牛  我来自辽东关宁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了刘太后的谆谆教诲,重真在结合了历史见闻的基础之上,心有所感,深有体会,点头受教道:“孙儿谨遵太后教诲,定会身体力行的。”

刘太后又道:“也不要所有事情都自己一个人扛,大明这么大,单靠皇帝一个人,就算是累死了,也是不一定能够管理好的,毕竟谁都不是洪武爷啊。”

重真想起了原本历史上三十多岁便已不举的崇祯皇帝,引以为戒。

刘太后贤良淑德,自然是不肯让与自己年纪差不多的老太医触碰身体的,孙儿辈的重真就丝毫没有问题了。

周玉凰带着胖嘟嘟的儿子如期而至,于是重真就在一家人的有说有笑中,完成了替刘太后的针推,朱慈烺在此过程中表现得很听话,一点儿都没去打扰。

二狗也是,只顾着巴巴地看着它的小主人,朱慈烺也看着它咯咯直笑。

刘太后的腰背其实不仅仅是急行扭伤的问题,而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吃斋念佛,久坐冥思不运动,从而导致的气血瘀滞,尤其是督脉,也就是背部。

于是,重真干脆就趁着这个机会,通过针推之法,好好帮她调理了身体。

反正自从从酿酒户里挑选了提纯酒精的专业户之后,酒精的纯度越来越高,大明局部的基本医疗卫生已得到了解决。

之所以说是局部,是因为技艺的约束从而产量还不是很高,目前只能供应几支军队使用,在保密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就只好委屈百姓和其他军队了。

最重要的是——酿酒费粮食!在大明的温饱尚未完全解决之前,重真决不允许任何一人任何一个部门,掀起酿酒的风潮。

给刘太后扎针用的金针也是专门的,不会混用。重真也严禁那些针灸师将那些给别人扎过的金针,再用到其他人的身上。

老太太气血顺畅了,不但气儿顺了,手脚也灵便了,不容易扭伤、摔跤了。

这便是重真与信王通过一场大火从而完成了宿命的交融之后,带给紫禁城也是整个大明的变化中的其中一项。

这些变化无一例外,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常识、习惯。

宁寿宫里有着专门的小厨房,糯米淘洗好了,粽叶也经历了一道道的工序,能够以一个完美的姿态包裹糯米和其余的佐料了。

无论刘太后还是周玉凰,或者迎春这些侍女,手都巧得很,倒是重真这个始作俑者被以“君子远庖厨”为理由,拦在了厨房外边。

只能与他的大头儿子还有大头二狗,眼巴巴地相互对望。

然后,就一起去菜园子里认识自然去了。

朱慈烺似乎很喜欢农事,还不会走呢就巴巴地要去扯那些嫩绿的枝叶。

五月的菜园也着实格外多姿多彩,还种着几株桃树杏树李树,正是杏花吹满头,桃花笑春风的季节,再过几月,便会桃李满园。

累坏了的天启仍在呼呼大睡,于是张皇后也来了,跟正在培养父子感情的大小信王打了声招呼,看得出来对于肉嘟嘟的朱慈烺很是眼热,却还是先到了厨房。

男人似乎天生就对美女格外感兴趣,并且不分年龄大小。

许久都未见过张皇后的朱慈烺一看到她,瞬间就觉得抱着自己的这个啥要求都会满足他的爹不香了,总是咧嘴吐着舌头的二狗更加,定要追到厨房去。

重真无奈,尽管很害怕将他培养成一个“贾宝玉”,但还是以满足儿子为第一要务,钻进了厨房去看美女们裹粽子。

张皇后不但擅长包饺子,裹粽子也是一绝,似乎就没有那双巧手完不成的事。

老人家也并不因为她没有子嗣而有丝毫的偏见,反而指导着她一些细节。

在得知天启还在睡觉之后,又谆谆教诲道:“哀家知你贤良淑德,处处都为夫君着想。但你也要劝劝阿校节制着点儿,别以为还是七年前刚做皇帝那会儿了,白天当木匠,晚上做耕牛,辛苦了一天,一觉醒来又是一条好汉。他若实在是想犁地,就来哀家的院子里帮着翻土吧,省得哀家累坏了老腰。”

刘太后尚是首次说出如此露骨之言,可见她老人家着实是关心天启,张皇后满脸嫣红,周玉凰是内行人,非礼勿听,倒是迎春这些丫头吃吃地笑着。

裹完粽子放在装着水的木桶里浸润,更加容易煮透。

简单吃了点儿午饭,重真在所有人的满怀期待中,再次于宁寿宫里泡起了功夫茶,美其名曰——下午茶。

迎春张罗着在厨房里开始煮粽子了,当粽叶包裹着糯米和佐料的芳香飘散开来的时候,闹腾了大半天的朱慈烺终于被周玉凰哄睡了,天启也总算是自然醒了。

他今日可算了放飞了自我,居然独自摆驾来到了宁寿宫。

所有人都乐呵呵地看着这个正在逐渐变得向阳,而不是成天躲在阴暗的方子里捣鼓木工,还设置出内卫暗卫之类的皇帝。

刘太后有两个月未曾见到天启了,因此见礼之后,更是拉着他左看右看,最后点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