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九章 造枪好比攀珠峰  乾隆四十八年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7月下旬,丁国峰带着已经算是老兵的三个营和两个新兵营前往印度,而新到的部队在前线经过了一周的适应期后,赵新命令已经抵近到西朗前线的北海军各部对VOC军队发起总攻。

为了迅速结束这场战争,赵新这次除了调用二十门迫击炮和二十门75毫米炮,还动用了丁国峰带来的两挺仿制自另一时空的“M1910\/30”重型机关枪。随着重火力进入战场,很快就给VOC的军队造成了重大伤亡;无论是躲在木制工事墙后面的还是试图反击的,无不血流成河。

说起北海镇兵工厂重武器车间仿制的这两挺机枪,其实已经造出来两年了,但由于零件公差上的各种问题,导致它们一直不停的在射击场和车间之间来来回回,搞的赵亮为自己当初的冲动后悔不已。

北海镇军工联合体发展到今天,除了生产仿制了大批十九世纪的枪炮,对现代武器的科技树依旧在攀爬中。赵亮经过这些年也终于明白,制作一杆能射击的步枪很容易,可要是生产几十上百乃至上千杆制式步枪,其难度不亚于攀登珠峰。

别看北海镇生产了大量“1789式”左轮手枪,早期的一千把全是靠人工堆出来的。所有的枪在相同的组件上都存在差异,由此也使得武器部件无法互换,每把枪的零件都需要单独标记编号以进行识别。这一情况直到工人可以熟练使用机床制造大量相同的零件才改变,而相同的问题到了线膛步枪上同样如此。

北海军正规部队直到今天才发展到了二十五个团,始终无法迅速扩大编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器,半自动步枪的生产仍处于摸索中。这使得赵新只能一次次的被武器贩子剥削,将大量的黄金拱手送出。

很多不懂武器的穿越众以为北海镇有了现代的机床,有了图纸,就可以轻松造出包含各个零件在内的现代武器,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如今的赵亮,对穿越众里那些动不动就拿巴铁私人作坊举例的家伙嗤之以鼻,甚至懒的给他们解释。

他曾在几年前春节回家期间专程去了趟巴铁,通过和熟悉情况的当地人交流,终于搞清楚了怎么回事。除了手枪可以自己造,这些作坊主与其说是“制造”,不如说是拼装更合适。由于那里长年战乱,他们一般是从报废枪械中回收可用零件,再自己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零件,东拼西凑拼出来的。这玩意同型号的搞个几支几十支都可以,大批量就别做梦了。

想通过流水线批量仿制现代武器太难了,即便是已经被认为老掉牙的SKS,甚至是莫辛纳甘。赵新走遍了欧洲那些能生产SKS的国家,也通过关系凑齐了成套的机床、刀具和夹具,但有一个问题他搞不定,就是技术资料包。这不是花多少钱的事,而是人家根本不会卖。

到最后他没办法了,跟武器贩子安德鲁说搞份莫辛纳甘的技术资料包总可以吧,谁知对方嘿嘿一笑,说那玩意早没了。赵新一想也对,现在市场上一把品相性能俱佳的莫辛纳甘至少800美元以上,便宜的都得300500美元。

兵工厂不是没尝试仿造过SKS步枪,为了熟练操作北海镇唯一的一台多轴数控机床,赵亮还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回去上了个培训课。虽然CNC的使用让武器各个零件的切割更加高效和快速,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次只能加工一个的事实,而且精度必须要恰到好处,否则组装后的枪械还是无法批量化,甚至连模型枪的正常使用都成问题。

比如他通过数控机床加工的第一把SKS步枪在试射多次后,发现由于上膛坡道的表面过于锋利,导致每次射击后都会从子弹上刮下些许铜屑,到了最后就是子弹无法上膛。一开始他并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于是不得不从每一个零件查起;直到某个工人偶然在枪底板凹槽的锁定凸耳里发现了铜屑,清除了之后才恢复正常。

得不到SKS的技术资料包,就意味着兵工厂必须精确计算出每一个零件的三维尺寸和公差,以及当公差趋近于边缘时会发生什么,不同的趋近值会使武器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某个零件的公差查到的资料是0.951.05,但实际制造过程中,公差的区间可能只是11.05,低于1就不行。

除此之外还有弹药公差,即使是早期的现代步枪也比滑膛枪更严格。松一点,步枪就不起作用;紧一点,子弹就会被卡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举个栗子,另一时空的FG42伞兵步枪很多人都觉得是个艺术品,为了仿制这款武器,某位爱好者用了十年时间才复原了全套技术资料包。

赵亮这些年在武器生产上钻研的越深,他就越觉得“枪”的制造实在是一个神秘的过程,许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远不是有图纸有设备,按个按钮就能生产的事。

在重工业产品尤其是军工品上,所谓的价格便宜、适合大批量生产这些优势,从来都是针对技术成熟的大型工厂才成立。中小型乃至起步型的,老老实实的从买零件组装学起吧。就算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