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八章:石门山血战  织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锦州城南二里处是女儿河蜿蜒而过,其南岸有乳峰山与石门山,向为锦州南来之门户,尤其是石门山的东西石门要道。

而今,此地却是硝烟弥漫,人吼马嘶不断,哀嚎悲鸣之声四起,从西石门到东石门的整个石门山区域,明清双方正在激烈厮杀。

虽然明军在兵力人数上占据了很大优势,但清军在此地经营日久,他们利用山势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况他们虽说兵力不众,然却以汉军、朝鲜军为主,这些贰鞑子们骑射与弓矢之技不精,却善于操持火铳铁炮之术。

这些可恶的贰鞑子虽然是在被逼怕之下,但其战力也几乎发挥到了极致,观战场情势,似乎朝鲜兵还有些未尽全力。

然那些驻守石门山的天佑军、汉军却是十分奋勇,他们在真鞑子与上官的催逼下,打铳打炮,给攻山明军造成很大伤亡,成为一大阻碍。

攻山的明军将士们,只得以盾牌做为掩护,面对清军的鸟铳利箭,往往都是才堪堪攻到寨墙壕沟前,就被密集铳炮轰打得哭喊着奔逃而回。

在如此近的距离上,清军鞑子披甲兵的利箭,也是个个准头奇好。

他们的箭矢虽然射得不远,但其破甲与放血的能力却是极强,许多宁远镇战士每每冲到鞑阵近前时,身上一旦被鞑子利箭射中,很快就会感觉到虚弱无力,失去了战斗力。

而朝鲜军的鸟铳,又是不同。

朝鲜国中的武官与兵士们,以前更习惯于使用冷兵器作战,远程武器都还是弓弩为主,虽对火炮喜爱,但对于火铳却很是抵触。

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利益分配,毕竟刀枪剑戟与弓弩都已使用数百年之久,中间虽也有过数次改进,但大体形式未变。

延续至今,在朝鲜国内不知已有多少家族是以制作弓弩箭矢为业,这其中许多以此为业的大家族都与朝臣武将们有所勾连。

而且就算那些普通的兵士,家中也多有以此为谋生手段之人。

一旦大量使用火绳枪等铳炮,将有多少大家族从此没落,又有多少人从此无以为业,试想一下,如此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在里面,又怎么来推广使用火铳这一新型大杀器?

再者说来,鸟铳火炮的技术门槛还是很高的,而且其与弓弩又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一切都要从新学习。

就说这火药制作技术,朝鲜就一直没有掌握,其少得可怜的火炮所用子药,都需从明朝国内进口才行。

毕竟这火药、火铳等都是国之利器,大明虽然与朝鲜国交好,但也不愿如此利器的制作技术被别国掌握,因此控制极严。

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万历二十二年的朝鲜之役爆发,才发生改变!

这一场战争足足打了七年之久,当时日本国内正处于战国时代的末期,一代枭雄丰臣秀吉以“天下人”的结束了日本的战乱,完成国家政权的统一。

当时的日本国内,各方大名们打了一百多年的内战,如今被丰臣秀吉统一之后,便有大量久经征战的武士们闲了下来。

而与此同时,丰臣秀吉在终结日本战国之乱后,其实力也是空前强大,几乎集合了日本所有的强军在自己麾下。

他的野心因此而无比膨胀起来,同时为了缓解国内无仗可打,大量武士无所事事的危险,竟然萌生了向朝鲜借道攻明的想法。

为此还制定了庞大宏伟的征明计划,动员了近三十万的总兵力,仅负责登陆作战的步军就有九个兵团,达到十五万之众。

此外,还有水军九千人,驾驶战舰多达七百余艘,负责往来海峡间运输步军,以及沿途一路运送粮草辎重给前线。

在日.军入侵的初期,毕竟是打了一百多年仗的老兵,久经沙场的日.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仅仅才一个月时间,就先后攻占朝鲜王京汉城与陪都平壤。

此后,更是一路突击猛进,直趋向大明朝的辽东边境。

朝鲜国王李昖也是仓惶北逃,一直逃到了义州,并接连派出使臣向宗主国大明朝乞求援救。

因此时大明也已探知,日本有借道朝鲜,攻取大明的野心,朝议决定御敌于外,出兵朝鲜驱逐日军,再扶朝鲜国王回首都。

时任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的李如松,刚刚平定宁夏的哱叛乱,便临危受命担任东征提督,统率近五万明军精锐之师出征朝鲜。

历经七年,经历无数次大小战役,终于将不可一世的日.军击溃,逐出朝鲜半岛,取得了朝鲜抗倭战争的最终胜利。

此役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帮助朝鲜从亡国到复国,更是使得日本因此一战而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家康的崛起。

而且,朝鲜国上至国王,群臣、诸将,下至一般军士、平民百姓,都见识到了三眼铳与鸟铳等火器的厉害之处。

他们以弓矢对战日.军的铁炮,被从最南面的釜山一路驱赶到鸭绿江边,由此见识到了铳炮之利。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