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银子,宋金宝也没有指望拿回来,但宋金宝并不觉得自己亏了,甚至是赚了,二十万两,全当是孝敬了太子,能让自己搭上太子这条线。
这京师也好,江南也罢,不知道多少比自己出手阔绰的人削尖了脑袋想要认识这位爷,这位大明朝有史以来可能最为有钱的太子啊。
今天,也算是自己命好,要是往日,自己这种货色,那有机会见上这般的通天人物啊。
朱厚照刚刚回到东宫,萧敬后脚就追了过来,刚说明来意,朱厚照倒也是干脆,就说自己只是想看看,东西都在这,就劳烦萧伴伴带回去了。
至于自己进宫,朱厚照一板一眼的说:“萧伴伴,我就先不进宫了,我怕父皇现在在气头上,又要揍本宫。
既然这样,本宫又不傻,那还不如过些日子父皇气消了本宫在进宫,免得挨打。”
萧敬:………
等萧敬回去一五一十老实说出来以后,弘治皇帝也被气笑了,这个逆子倒干脆,知道进宫来一顿打是跑不了。
不过想来也是,明知要挨打还要进宫,那就直接不来了,这倒是很符合这逆子一贯的作风。
罢了罢了,不过看在东西都在这,就姑且信了这小畜生一次,饶了他这一次。
朱厚照在东宫里虽是躲过了这一关,不过也没有闲着,让张仑给英国公带了封信回去。
张懋收到信以后,大吃一惊,太子,这又是要搞什么幺蛾子啊。
信里说,希望英国公做东,请来成国公,定国公,有笔大买卖商量商量。
张懋很清楚,能让太子说是大买卖的,定然不是个小数目。
张懋说干就干,写了手信,让管家亲自送往两位国公府,定国公,成国公阅罢以后,纷纷表示一定准时赴约。
等一切定下来以后,张懋才让自己的孙子给太子带去消息,说是明晚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英国公府上下恭候殿下。
第二日,朱厚照欣然赴约,还特地备了份大礼。
之前的愉快合作让张懋三人都很清楚,太子,别的不论,赚钱,可是一把好手啊。
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酒桌上其乐融融,觥筹交错之间,朱厚照说明了来意,买粮。
此话一出,张懋三人都有些摸不到头脑,买粮?
徐永宁谨慎的开口:“不知殿下要买多少银子的?我等心里好歹有个数啊。”
朱辅,张懋纷纷附和,觉得太子就是要买,恐怕也买不了多少。
朱厚照笑着伸出两个手指。
两千两,三人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不多不多。
张懋乐呵呵拍着胸脯保证,这件事就交给他们三人了,两千两的粮食三天之内必定会全数凑齐。
朱厚照却是摇摇头,吐出一个“万”字。
啥,三人面面相觑,两万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朱厚照看三人有些为难,轻声说到:“二十万两的粮食,本宫一个月内就要凑齐,不知三位能否帮本宫这个忙。”
二十万两,这个数字让三位国公有些头晕目眩,要知道,现在的粮价一石稻米也不过二两银子,若是麦子还能更便宜一些,二十万两,足足就是十万石啊。
大明每年的漕粮也不过百万石,这些,是要供应几乎这个京师和边军的吃喝啊。
十万石,当真不是个小数目了,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凑的出来了的。
最终,张懋有些犯难的开口:“殿下,老臣实话实说,若是几百石的粮食,老臣绝无二话,可这十万石左右,的确是有些为难了啊。
老臣怕,就是有价无市啊,这市面上的粮价和灾荒年的粮价截然不同啊。”
朱厚照点点头,张懋说的很有道理,粮食这东西和一般玩意还不一样,人不能不吃粮食,饿你个几天,就是多贵的价钱,再怎么金贵的人你也得吃粮。
所以,一般的粮价来说,买粮吃的多是居住城里的人,一般的农户都是自己种粮,哪里有钱去买粮食。
但一到了灾荒年,农民们地里颗粒无收,只能买粮活着,这个时候的粮价,可就是一日千里了啊。
再者说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屯粮准备灾荒年好好收割一把,若是贸然大量收粮,定然会引起怀疑,引发粮荒。
朱厚照听得出来,这三人是不想帮自己这个忙了。
不过还好,朱厚照早就留有后手,“三位,昨日父皇在朝会上可是说了让谢公亲自巡查三省备荒仓,可有此事?”
张懋三人点点头,吃不准朱厚照接下来的话。
“这就对了,”朱厚照说到,“前些年江西水灾河南大旱,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颗粒无收。
父皇担心啊,一直以来都自责不已,生怕如此人伦惨剧再次上演。
所以父皇才让谢老亲自巡查三省粮仓,生怕再出现当年的事情,可即便如此,父皇怕各地的备荒仓有所不足,这才让本宫来买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