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学士们  大明小学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兵部尚书这样要害位置空缺,对朝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

尤其如今南巡在即,稳定大于一切的背景下,总领军务的兵部尚书不可或缺,所以必须要马上任命新的兵部尚书。

不过对于大部分殿上朝臣而言,今天这情况是非常措手不及的,之前没想到张瓒会被嘉靖皇帝当场罢免。

多数人没有预案没有提前串连的前提下,最合适的人选几乎就是京营总督王廷相了,兵事大臣需要专业性,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担当重任的。

按照惯例,皇帝没有垂询的话,内阁大学士为了避免专权之嫌不会主动推荐外朝大员的人选。

但今天嘉靖皇帝估计是懒得听一群官员的七嘴八舌,只对三名大学士问道:“尔等阁臣可有举荐?”

首辅夏言犹豫不决的斟酌着什么次辅顾鼎臣比较无所谓于是严嵩先说话了:“去岁毛伯温南征回师后,尚未得用,可以执掌兵部。”

众人诧异的看了眼严阁老,谁都知道毛伯温与夏言关系密切,而你严嵩居然推荐一个夏党的人。

但殿上的人都不傻,最初的惊诧过后大家也都想明白了。

刚才王廷相站出来给张瓒盖棺材板的行为,已经表明了王廷相对兵部尚书位置的希冀,可王廷相也是夏言的多年密友啊。

无论你夏言支持谁,只怕另一个都会离心离德。尤其毛伯温也是江西人说不定就被严嵩拉拢过去了。

这时候众人在看夏言,大家都很好奇夏言会如何抉择。

不多久夏言对嘉靖皇帝奏道:“刑部王廷相久知兵事可以改兵部”

嘉靖皇帝不想拖延当场拍板:“若无他议王廷相改兵部!”

虽然建议得到了采纳,但是夏首辅一点高兴的心思都没有他今天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架。

众人对夏首辅都很理解他还是不敢冒彻底失去王廷相以及王廷相背后的秦德威的风险。

而且众人都感到对夏首辅来说,秦德威势力已经是“尾大不掉”到不可或缺了。如果夏言是权臣,那秦德威就是权臣里的权臣。

王廷相从刑部尚书改任了心心念念的兵部尚书,那么刑部尚书位置又空缺了出来。

嘉靖皇帝可能是想早早结束朝会,还是没有广泛征询意见的想法,只对大学士们说:“尔等阁臣继续举荐。”

首辅夏言不说话,刚才他已经“举荐”了一个兵部尚书,如果再举荐刑部尚书,就显得很“贪权”了,可能会引起皇帝猜疑。

于是严嵩又出列说:“毛伯温南征有功,久无实任,可补刑部尚书。”

这个道理倒是没错,嘉靖皇帝就采纳了说:“可!”

如此以来,今日最重要的人事变动就完成了,六部尚书位置变动了两個。

秦德威对严阁老的表现有些意外,只能说严嵩也不愧是严嵩,这种突发状况下,还能想尽办法捞回一点便宜。

其实秦德威刚才有心上去捣乱,但皇帝只询问了内阁大学士意见,别人都没法插嘴,他秦德威也只能憋着了。

嘉靖皇帝这种“懒政”,别人都以为只是今天特例,但却让秦德威产生了一点危机感。

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苗头了,只怕以后大学士的份量会越来越重,必须要在内阁有所布局了。

谷睸

现在内阁里面严嵩是对头,而夏言太骄傲又不肯当工具人,那就只有

接下来朝会又讨论南巡事务,首先按照惯例,如果皇帝出京,皇太子必定留在京师监国。

纵然当今皇太子只是个三岁幼童,但储君就是储君,监国的名分是跑不掉的。

随即要敲定负总责的留守大臣,嘉靖皇帝在三个大学士之间扫了几眼,就指定顾鼎臣为留守大臣,辅佐皇太子。

并下旨,顺天府及大兴、宛平二县、五城御史及兵马司、皇城各门守门官军俱听顾鼎臣指挥。

至于首辅夏言和大学士严嵩,都跟随嘉靖皇帝南下。

另外按照惯例,皇帝出京,一般六部尚书都要跟着,保证行在仍然是大明的政治中枢。

至于其他高级大臣,都要看情况安排,谁去谁不去都要经过定夺。

秦德威作为翰林院第三把手兼詹事府第三把手,享受准侍郎待遇,自然也具有被安排的资格。

秦德威看了看留守大学士顾鼎臣,忽然主动奏道:“臣秦德威蒙陛下殊恩,授与东宫显职,朝夕慎恭,愿留京辅赞储政,使陛下心安于行!”

这让众人很意外,都没想到秦德威这个宠臣居然主动申请留京。

秦德威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大学士里顾鼎臣留守,自己如果留京可以与顾鼎臣拉拉关系。

主要是顾鼎臣为人温和柔媚,具有上好的工具人属性,如果能发展为当前内阁代言人很不错。

这个设想还是非常具备可行性的,顾鼎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