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一十五章 更赋新诗换征袍  大明小学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午前,秦德威饱食一顿后就准备离家赴任。

临走时对正房徐妙璇嘱咐道:“我此去大概时长半年,秋冬过后,明春就能解职归来。你好生看顾门户、侍奉母亲。”

毕竟此时宣大总督还不是常设职务,一般秋、冬季边镇战事多,等战事结束了总督就可以撤销了。

秦德威此次出门,最终还是带上了女扮男装的李小娘子。

主要是有几点考虑,一是秦督师选了辽东五百骑亲兵,把总和副把总都是铁岭卫李家那边的亲戚,中间有李小娘子就更好沟通和指挥。

二是秦督师心理上不太适应男人贴身伺候,让李小娘子在身边更舒服些。

三是毕竟是去边镇,有昼夜都能贴身的李小娘子,可以作为最后一道护卫防线,能让秦督师心里更有安全感。

而且让李小娘子跟随,也是全家一致同意的,在京城的都听说过大同盛产美女。

另外秦督师带上了以王大为首的几个强壮家丁,以及文书吴承恩。

因为吴承恩还是比归有光脑子更灵活,性格上也更喜好四处游历,他今天一大早直接找去秦德威母亲周氏去哀求了。

当年吴承恩与曾后爹一起参加过乡试,也参加过曾后爹的婚礼,与周氏是认识的。

而且吴承恩身体也比归有光健壮的多,秦督师考虑再三后还是让吴承恩跟着走了。

然后一行人就先去了兵部,与副把总李滋汇合,而把总金汝泉领着大队人马在京城北边德胜门外等候。

秦德威在兵部领了关防和旗牌,当场就拿出三份早已拟好的总督谕令,盖上关防就发了出去。

第一份到宣府镇城,预计明天早晨能送达第二份到宣大总督驻节地阳和城,预计后天早晨送达第三份到大同镇城,预计后天傍晚可送达。

兵部尚书王廷相难得出来,亲自将秦德威送出大门,针对秦德威的性格很真诚的说了几句:

“你去边镇,切勿行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千万杜绝好大喜功之心,不要被几首吹捧的诗词冲昏了头。”

然后秦德威又去户部,领了第一笔二千五百两银子。

至于剩余的二万两,直接从户部驻大同镇直属仓库调拨到阳和城,不用路上带着走了。

军情紧急,便没有那么大排场。秦督师北出德胜门,与五百骑全员汇合,每人发了五两银子巨款,然后就正式出发。

京城、宣府镇城、大同镇城的格局大概是这样的,从京城向西北三百五十里左右就是宣府镇城,再从宣府镇折向西也是三百五十里左右就是大同镇城。

而宣大总督平时驻地在阳和卫城,位于宣府和大同之间,向东距离宣府镇二百四十里,向西距离大同镇一百里。

秦督师带着家丁和五百亲兵,一路前行没有停歇,当晚宿在居庸关。

别人吃饱喝足就休息,但文书吴承恩还得记录今日行程存档。

当他终于完成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正要倒头就睡时,忽然听到有人拍门。

原来是秦府家丁头目王大过来找,对吴承恩叫道:“吴先生先别歇息,老爷请你过去!”

吴承恩莫名其妙的说:“今日行程都已记录完毕,还有何事?”

王大答道:“老爷说路上略有所得,作了六七首边塞诗,口述给吴先生一起品鉴。

顺便请吴先生仔细抄录并存好稿件,日后回了京师,可以修订成集传诵。”

吴承恩:“”

大明诗霸又要把魔爪伸向边塞诗分类了吗?

还在京城时,莫名其妙的那么多人来赠诗壮行,秦老师不敢让热度更高,所以没有写诗。

但出了京后,秦老师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了?

吐槽归吐槽,身为门生没有拒绝老师的权利,吴承恩还是老老实实去作笔记了。

“题名黄甲宴琼延,三百人中最少年文场战罢承恩重,更赋新诗换征袍”

“君王重简命,臣志在澄清。节钺分西顾,风寒护北征”

“许国才年少,胡为绝塞行?一身凭汉节,驰马出长城”

记完了后,吴承恩还提了句意见:“老师你这几首,太官样文章了,差点灵气。”

“有道理”秦老师略加思索后,又开口道:“那我再加一首塞下曲,你拿笔记好了。

宣府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督师不寐听刁斗,月上辕门探马归。”

天色蒙蒙亮,诗人秦老师重新变成秦督师,从居庸关继续出发。又次日抵达了宣府城,宣府镇总兵官白爵亲自出城相迎。

虽然总兵是正二品,在地方算是最高级武官,但却是宣大总督的下属。

吴姓文书望着前方迎接人群,不禁叹道:“原本以为边镇尽为骄兵悍将,却没想到这位总兵官执礼甚恭。”

秦督师轻笑道:“这叫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