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也不废话,直接从怀中取出齐民要术关于农业一卷,递了过去。
“石先生,我知道你对农商有研究,那就请你看一下这本书,就会明白在下心中所想了!”
石广元一愣,疑惑的结果齐民要术,翻开书页,开始看了起来。
这本齐名要术,其实已经不是原版。
因为在书中介绍了很多朝代的名字,还有一些让人怀疑的地名和人名。
所以,袁耀早就让人重新抄入了一份,便将期中能引人怀疑的地方改动了一番,而且又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成了一本改良版的齐名要术。
原本在屋中各怀心思的众人,不明白袁耀突然拿出这本书是什么意思,有心想要去看一看,但又拉不下面子,只能站在那里等着石广元说话。
却不曾想,石广元只看了几页,便立刻意拍手,大叫一声,“太对了,真是好!”
说话的功夫,石广元竟然站起身来,拿着齐名要术,在屋中一边踱步,一边观看书籍。
徐庶作为石广元最好的朋友,当然知道这位好朋友,每当看到精彩的地方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在房中踱步。
看到这个情景,徐庶心中也忍不住疑惑。
难道,这本书真的有这么精彩的内容吗?
石广元看的入神,已经完全忘了此时是在别人的家中,一边看书,还一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众人有些尴尬的看着石广元来回踱步,又想知道书中的内容,最后,身为好朋友的徐庶终于忍不住了,重重的咳嗽几声,想要引起使广元的注意。
也许是徐庶咳嗽的声音太大,石广元果然被惊醒,恼火的看了看四周,这才发现原来这里不是自己的家中,急忙对着司马徽拱了拱手,歉意的说道。
“真是对不起,在下看的入神,一时忘了身在何处,抱歉!”
有了这个话头,司马徽微微一笑,“广元,见你看的这么入神,难道这本书是我为圣人所著的孤本吗?”
石广元下意识看了一眼封面,摇了摇头,“这本书的作者名叫贾思勰,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不知水镜先生可有耳闻?”
“贾思勰?”
司马徽皱眉沉思了良久,摇了摇头,“从来没有听说过!”
徐庶忽然开口说道,“既然是一个无名之辈所著,你为什么还看的这么入神,难道这本书有什么独到之处?”
石广元摇了摇头,“这本书既不是经书,也不是诗词,是一本专门写农业的书。
比如种植庄稼的时候,选择最佳的气候,还有当地的土壤适合种什么……。”
说到这里,石广元歉意的笑了笑,“别的就不知道了,我只看到这里,就被你们打断了!”
众人听到石广元的话,顿时一愣,但众人都是聪明之人,很快便反应过来,纷纷转头看着袁耀。
袁耀点了点头,“这本书的作者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以我看来,他所著的这本书,所发挥的作用,绝对不低于名人所著的书。”
说到这里,袁耀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众人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名人所著的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一心向善。
但是这个人所著的这本书,却能让天下的百姓吃饱饭,说起来,这本书的价值,恐怕要比很多名人所著的书有价值的多!”
徐庶皱了皱眉头,“难道看了这本书之后,就能让粮食产量提高吧?”
袁耀摇了摇头,“当然不是,还要按照这本书上去做,采用精耕细作,才能将亩产提高。”
徐庶摇了摇头,“就算亩产提高,可是你减收一半的田赋,岂不是依然没有充足的粮食养兵?”
听到这句话,袁耀忽然笑了起来,“天下百姓早已苦矣,当他们知道我大成国将田赋减免到一半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的百姓来这里耕种。
到那时候,耕种土地的百姓多了,我们田赋虽然减低,但收取的土地多了,收取的付税也就多了。
只要这种模式运行下去,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而朝廷又有多余的粮食来养兵,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听闻此言,徐庶一愣,正要说话反驳,却见袁耀转头对着石广元拱了拱手,诚恳的说道。
“石先生,我准备在淮南推行这本书上的内容,让百姓将土地上的收成提高,你认为是否可行?”
石广元皱眉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我刚才看了一下书上的内容,却又十分复杂,比如只是天气这一项,就要分很多种。
在什么时候,种植什么庄稼,在这本书上虽然有详细的记载,可是想要普及,就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去指点才行。
否则只靠百姓自己摸索,恐怕十年也不一定能普及。”
听到石广元的这番话,袁耀心中暗暗点头,知道自己没有找错人。
“石先生,你说的对,这也是我担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