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五章 终于到京师  大顺小吏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岑国璋要去吏部报到,曾葆华要去都察院交印,耽误不得,所以婉言拒绝了吴玥的盛情邀请,言明了等办完公事,再去府上拜会。

吴玥只得再谢过,然后进船去与表妹陈绛珠见礼,请她登岸上轿。吴现则指挥仆人,开始往码头上的车上搬运行李软细。

过了一会,陈家小姐过船来,先去后舱与玉娘、俞巧云、施华洛告辞。

陈绛珠虽然年仅十四岁,可毕竟是书香门第出身,非常知礼。上船第一天停泊时就过来拜会玉娘。

可能同病相怜,又或许年纪相仿,玉娘、俞巧云、施华洛与陈绛珠有许多话题,尤其是玉娘,才识让陈绛珠倾慕不已。加上路途孤单,几人越聊越投机,最后陈绛珠搬来与玉娘三人同住,岑国璋则搬到曾葆华船上,方便与好友彻谈之余,也方便他与樊春花的私会。

从江宁到京师,走走停停,差不多二十来天,几女居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多愁善感的陈绛珠与玉娘三人告别时,居然泣不成声。玉娘三人劝了好一会才劝住她。然后陈绛珠出来,向岑国璋、曾葆华两位行了万福,表示了感谢。在丫鬟的搀扶下,上岸钻进马车里。

吴玥多次南下办事,江宁姑父府上常去,所以与吴雪村见过几面。吴雪村与吴玥寒嘘了几句,向岑、曾两人拱手告别,自跟了去。

很快,行李细软装了三四十车。随着吴玥一声招呼,主子们单独乘一车,贴身丫鬟和亲随两三人同乘一辆车,其余老妈子、仆人数十人,站在车轿两旁边。六七十辆车逶迤两三里,徐徐而去。

岑国璋有家眷,随身的东西也多,雇了五辆马车。曾葆华只雇了两辆马车,合成一路,向京师朝阳门缓缓行去。

穿过巍峨雄伟的瓮城,缓缓进入到天下之都,京师城里。

玉娘、俞巧云和施华洛在后面的马车里,挑着窗帘,惊喜好奇地张望着京里人物风情。但是对于岑国璋来说,就是更大一号的富口县、洪州城。

京师地方更大一些,街道更宽阔些,店铺更多些,不同地方的物产更丰富些,来往的人更密些,还有穿着奇装异服的夷人。

曾葆华同他同坐一车,指着窗外的建筑,解说典故,让他多少有了些兴趣。

走过延寿宫,看到吴府的马车队伍正缓缓向一条街道拐去。

曾葆华指着那条街道说道:“那就是昌国街。”

“昌国街?昌国公府所在?”

“正是,整整一条街都是昌国公府。你看那座牌楼,上面的‘昌盛国运’,是太祖皇帝亲笔题写的。”

岑国璋看过去,只见一座三门四柱七楼式五彩木牌楼,中间有一行金箔大字。看得出,虽然主人家用心保养,但是上百年过去,衰败腐朽之态还是遮不住。

街道两边站满了街坊百姓,男女老少,各个用羡慕的眼神看着那行马车,还有马车两边的人。

那些老妈子、仆人们感受到这种目光,徒步赶了十几里路的疲惫骤然消散了,一个个挺直了腰,昂首挺胸,像庙会里出巡游街的观音扮相旁的侍者,庄严肃穆,高人一等。

“荣华富贵动人心。”曾葆华感叹道。

岑国璋却想得更多,“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终将因为权力而烟消云散。”

曾葆华猛地转过头来,直勾勾地盯着岑国璋,过了许久才轻声道:“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经久不衰的。”

两人不再做声,各自想着心事。

他们在途中船上彻谈时,基本达成了共识。皇上在收拾完乐王之后,下一个目标应该是以昌国公为首的勋贵群体。所以说,昌国公如今的似锦繁花,在有心人眼里,像极了回光返照。

到了崇宁街,载着玉娘等人和行李的马车,自去豫章会馆,载曾葆华行李的马车自去曾宅门上。岑曾两人乘坐的马车,连同随从坐的两辆马车,继续赶路,直奔皇城东安门。在那里验过堪合文书,两人结伴走了一段路,便拱手告辞,分道扬镳。

黄昏时分,交完差事的曾葆华,回到家里洗漱一番,换了身衣服,又匆匆离去,直奔恩师昱明公在城里的府邸。

“...,老师,这些就是学生与岑益之这段时间接触,以及这次在途中所谈的精要。”

“此子果真是文武兼备啊,不仅精通经济理财,还熟悉兵事,难怪考了秀才就不再科举了,想必杂书看多了,经义都读不进去了。”王云笑呵呵地说道。

“老师说得没错。学生与岑益之相处过一段时间,四书五经,怕是只有一本《孟子》他勉强读得半熟。岑益之有回开玩笑说,他现在的学问,考秀才都够呛。”

“半本《孟子》?陈朝宰相李元普自诩只读了半本《论语》,还不是成了开国辅运功臣,一代名相,留下半本《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老师不嫌弃岑益之读书不精?”

“景朝年间,禅宗六祖慧能,拜在五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