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直接由太府寺管理,里面售卖的,会是一些盐铁布匹等日常必需品,价格是被控制着的,有朝廷支持,这些东西的价格应该会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只要百姓接受了超市的存在,并且习惯于它制定的价格,那商人的囤货居奇和哄抬物价等情况,就能得到缓解。
虽然超市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吴敬可以品味出其中门道。
京城这边有农会存在,还有普遍开起来的新式织布厂,这种种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前者因为资源和人口集中,方便调度,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后者则是因为太府寺此前就牵头建立了商会,给布商们定了规矩,让他们招多少工人,给多少待遇,让大明不至于出现血汗工厂,也给了百姓除了种田外,一条新的出路。
去年一整年的推行,放到景泰七年这个年头,让眼下的百姓有能力支持超市建立的。
吴敬捏着胡子,想着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把超市的作用,发挥到小太子心中的程度。
他可不想工作出了毛病,让小太子反手把那些宝贝书籍收回去。
而旁边的李继业却是注意到了别的东西。
农会?
他在京城闲逛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新鲜的词,现在又被吴敬念叨了一番,不由得生出了大胆的想法。
据其所言,农会是小太子主持创办的,看上去还在逐步的推广到全国。
而农会,则是聚田土,合众力……
这需要很多田地和人口!
以目前江南的情况,是搞不起来农会的!
李继业猛地想到这一点。
他长在江南,虽说家境落魄,那也是相对于上等人的落魄,长辈传下来的人脉资源还是有的,要不然也参加不了徐永宁的小宴会,后面没多久就走关系成百户了。
所以李继业能够游走在上下两个阶级之间,对于江南的基本情况看的更全面。
江南的土地大多归于官宦贵人之手,乡下也有士绅盘踞,真正的自由民是比较少的,不少农民种地种着,就成了地主家的佃户。
南方水土肥沃,可光是种田,无法满足地主们的欲望,所以很多人都在种植桑棉这等更能卖钱的作物。
可别忘了,
大明为了鼓励百姓种植桑棉,是不对其进行收税的!
而士大夫们,即便只是个举人,名下也能有广阔的免税田亩。
他们很多都在种棉花,合理合法的,不给朝廷缴税。
土地兼并,加上种植没什么限制,会导致什么?
等朝廷要在南方推广农会,理清很久没有打理过的官方田地时候,又会迎来什么?
李继业想,自己在江南已经看到了一些影子。
毕竟清查被人藏匿私吞的田地,释放被强迫为佃为奴的农民,是有良心的地方长官通常会做的。
对于那些人的下场,李继业只能说是有好有坏。
他直觉认为,小太子的太府寺、农会以及现在的超市,都有在为以后的事情做准备。
只是受制于身份还是储君,目前的大明国力还在发展,矛盾不是很突出,没有很明确的提出而已。
可以后呢?
皇帝只有一个儿子,以后肯定会是小太子继位的。
新帝肯定要进行改革!
老李的心猛烈跳动着。
因为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获得巨大功劳的办法,只要做成一半,曹国公的爵位能重新回到李家。
可一旦走上那条路,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他还摸不清小太子对于做这件事的决心如何。
多在京城里待一段日子,等着多了解情况,找机会见到太子后再说吧……
李继业捂着心口回了自己的房间,继续辗转反侧。
————————
关外,大宁城。
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在仁宣之时便被废弃的旧城池终于重新焕发生机。
李秉做上了他的老本行,从周边招募流民过来垦荒居住,发展生产。
为了鼓励人口迁过来,他还请示朝廷,开出了“落地分田”的政策,只要人来了,那就能按人头每人分得三十亩田,不论老幼。
相对于此前政策,分得的田地也许少了,但一应的生产工具,比如铁犁锄头等等,都可以由朝廷低价租借,并且没有利息。
甚至于辅助耕种的牛马,也因为去年的缴获而非常充足,可以让新来的农夫完全的把名下田地开发出来。
而且大宁城还有农会存在。
分田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口到来,等人在大宁城扎根了,李秉又会以各种理由和政策,想办法让农夫们加入农会。
当然,对比起直隶那边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