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同辈共有三个兄弟,家主祖父走得早,只留下家主父亲一个儿子,家主也没什么亲兄弟。
二房是二叔祖这一脉,虽然大儿、二儿走的早,但留下了孩子续香火,又有姬伯在。
三叔祖是三房,有儿子五人,以现在庄子主事人姬德为主,子孙数十人,算是家里人最多的一脉。
二房,三房此时已是开枝散叶,随着姬氏的扩张不断迁徙,留在庄子上的并不多!
这些人有着姬氏在后面,在家主的约束下都本本分分,从来不仗势欺人,就算有些混账,不用家主出面,二叔祖就亲自处理了,根本就轮不到家主出面。
他们有经商的,也有为官的,但更多的是教书育人!
也不知怎么回事,或许是姬氏骨子里就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基因,从家主开始,就不断地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上一辈人也就罢了,也没读过什么书,大部分都在庄子上。但和家主的同辈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从小就接受家主的教育,影响也最大。
明明有机会读书,但却死活不去,非要说什么,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在别家早就被打得半死了,成才了不为家中做贡献,却想着去教书?这脑子是怎么想的?
但让人意外的是,家主不但没有阻止,还大力支持!
为了此事,更是亲自求爷爷告奶奶,将他们安排到大唐各处,并且自掏腰包为他们安家落户,还出钱盖学堂。
现在光在姬氏名下的学堂,大唐就有不下百处,并且现在随着每年庄子上姬氏学堂毕业的人数不断增加!
他们不懂家主为什么这么做,虽然不理解,但却没有人去制止,都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在他们想来,教书育人虽然为人尊重,但想要为家里谋好处,还是见效太慢,想要看到成果,非得数十上百年不可!
区区百座学堂,每座顶天了也就教授几十名学生,这能干什么?要知道随着太白书院的建立,那些世家大族也看到了办大型书院的好处,不但能为自家博得美名,还能选拔不少好苗子!
既然书籍垄断不成,那就加入进去。打不过就加入的心理显露得淋漓尽致!
不但是他们,朝廷也大力推广官学建立,现在至少每县都有一个县学,州中有州学,长安有太学,每年满大唐毕业的学子数不胜数!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现在的姬氏很庞大,支系繁多,并且遍布大唐各个角落,说起影响力,并不比那些世家大族差!
所以,跟着旁系去建立分宗,这是一次机会。这些人建立初期必定需要一些信得过的老人,而姬氏旗下的各个管事,掌柜,甚至于活计都是他们需要的对象!
这些老人他们是别想了,但他们的孩子可以啊!
这些孩子从小就在学堂读书,受到的教育并不比别人差,并且一直被家中大人教导,能力并不差,现在只是缺乏经验罢了!
能拉拢这些年轻人跟着自己去建立分宗,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能建立分宗的宗主,都是姬氏精英,这些人要能力有能力,钱,家里更是富得流油。又有姬氏宗主也就是家主在后面支持,官面上,和人脉都没问题!
这样一来,要不了多少年,分宗必然发展迅猛,虽然比不上主宗,但绝对不差,并且还能成为分宗的嫡系,这可是难得的机会,错过了,今后非得后悔死不可!
因此,他现在能为自家儿子争取的就是希望能分到家主这一脉的分宗中。
大公子是最好的选择,但以自家儿子的能力怕是不可能了,那些眼红自己位子多年的老混蛋,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既然大公子哪没戏,但就去二公子哪去,反正二公子也是家主嫡子,为人也好,必然不会亏待自家儿子的。
再次就是家主的四位弟子了,现在他们都是有爵位在身,姬青和薛礼更是侯爵,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但让他犹豫的是,姬青还好,算是姬氏族人,刘先成也行,也是姬氏半个族人,王玄策也还不错,没什么根底,正是需要自家人帮衬的时候,必然不会亏待的,但薛礼.........
想到这里他有些犹豫了,在他看来,这几个弟子中薛礼潜力最大,但人家是有根底的,河东薛氏是人家本家,虽然出了五服,但必竟是一家人,也不知道会不会要姬氏的人?
最后就是普通姬氏族人了,这里边最出色的就是远航归来的百多名学生,他们能力都是经过考验的,将来成就不说多好,但绝对不差!
这次虽然没有封爵,但勋爵各个都有,最差的都是骑都尉,没什么实权,仅是名誉上的。
还有大夫的荣誉,还有太学博士挂名的,反正什么都有。
这些人将来虽然不是分宗宗主,但恐怕也会是分宗旁系家主。要是运气好的,不比家主的四大弟子差!
突然,他想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