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出征回来,朱亨嘉收获很大。最大的收获不是打了大胜仗,扩充了地盘和军队,而是他又多了三个孩子。
石贤妃给他生了个女儿,朱亨嘉起名为朱慧姚陈淑妃生了个儿子,起名为朱若登黄慧嫔生了个儿子,起名为朱若峰。
多了两个儿子,子嗣稀少的隐忧解决了。按说是件喜事,可人心不足蛇吞象。在给子女的封号问题上,朱亨嘉发火了,他要升一升。
孤的爵位小一点也就罢了,难道孤的子女们爵位也要小吗?比不上亲王,居然连郡王都比不上?
此事说来话长。
太祖打下江山后,规定老朱家宗亲们爵位分八级: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
太祖对自己大哥一脉,相当的好!他是把靖江王当亲王看的。明史卷五十四礼志记载“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
其他郡王册封时是镀金银册银宝,而靖江王和亲王一样,是金册金宝其他郡王每年只能得粮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而靖江王,每年粮二万石,钞万贯靖江王府还置有庄田,这是其他郡王所没有的。太祖甚至把太子用的东宫仪卫都赐给了靖江王。
然而,太祖的寿命是有限的,历史的发展却是无穷的。
到了永乐大帝时,他大搞削藩。靖江王虽然没削,但明确规定了,是郡王,不是亲王。永乐以后降为“禄视郡王“,但在皇帝恩赏方面仍享受亲王待遇。
再往后,越搞越不象话。
郡王就郡王吧,还要在子女封号上歧视一下。嫡长子、嫡长孙不歧视,其他子女歧视。
其他郡王的除嫡长子外的其他儿子,封镇国将军,靖江王的其他儿子低一级,封辅囯将军其他郡王的女儿封县主,靖江王的女儿封县君。
妈妈皮,太祖一死,你们就这么欺负人!历史上,原主造反,年号定为洪武二八七年,直接把太祖以后的所有明帝的正统性全否了,估计也是咽不下这口气呢!
搞笑的是,封号上歧视人家,却又不把人家的兵权削了,还让人家管着桂林的盐运,人家又有兵又有钱还有气,不造反才见鬼!
这一次朱亨嘉多了三个孩子,想按郡王规制,给儿子封奉国将军,女儿封县主。结果,宗人府经历五品朱任然说,不行,按以前的规定,您的儿子只能封辅国将军,女儿只能封县君。
这位朱任然经历,可不是外人。乃是朱亨嘉的叔祖辈,靖江王一脉的大长辈,比朱亨嘉大一岁,今年五十二岁。
太祖给自己的直系子孙取名,名字中都带着金木水火土。给大哥这一脉取名,不按五行。依这几行字取名:“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朱任然,任字辈朱亨嘉,亨字辈。妥妥的,叔祖。
见管宗人府的叔祖不同意,朱亨嘉也没硬来。其实硬来也行,监国的时候,他就硬来了一回,把自己的儿子立为了世子。按永乐大帝的搞法,你不是亲王,是郡王。郡王的儿子应该称王长子,怎么能称王世子呢?可朱亨嘉没按成祖的搞法,按的是太祖的章程。太祖时,咱这一脉是亲王,金册金宝册封的,称世子有何不可?
自己的这位叔祖这么不听话,朱亨嘉很想换个人管宗人府。太祖时,很重视宗亲。宗人府设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这五个职位全是正一品,由亲王担任。后来,就不要求亲王担任,只要是宗室或外戚都可以当宗人令,挂个名,也不真管事。真管事的是宗人府的属官,正五品经历。宗人府由礼部代管。
朱亨嘉想让自己的这个叔祖挂个宗人令的虚名退休,让自己的从弟,镇国将军朱亨跨来当这个经历。
这件事先不急,先解决子女封号问题。怎么解决?尔等老是纠结亲王还是郡王这个问题。干脆一杆子打到底,整明确了:亲王。咱自己把自己从二字王,变成一字王把“靖江王”变成“靖王”,不就解决了?到时候,孤的嫡子做王世子,其他儿子做郡王,女儿做郡主。多好!
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关键要达到众望所归、理所应当的效果,有点难。
说干就干,朱亨嘉找来了心腹,内阁次辅孙金鼎。
上次在拥立自己监囯这件事上,孙大学士表现得很出色,找了一帮文武大臣,三辞三让,让自己监囯显得名正言顺,充分营造出了一种人心在孤、孤不出奈天下何的效果。
“三辞三让”源自于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从曹丕代汉以后,三辞三让变成了一种礼制。礼制的意思大家都懂,虽然很麻烦,不搞又不行。
一听监囯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孙金鼎激动得脸冒红光。监囯不先找首辅关守箴商量,而是找到自己这个次辅。到底监国还是跟自己更亲近些呀!
“监囯放心,此事,臣一定处理得妥妥贴贴”。
孙大学士立即行动起来,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