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职业选择,促进了工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张相爷真的是新崛起的大明资本家们的好朋友!
“一条鞭法”在全国施行后,赋役征集不再需要里甲制度,里甲制日益式微。但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皇权不下乡的传统,让里长、甲首、乡老们,依然在大明的农村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杨里长在枫树岭村跺跺脚,整个村子都要抖三抖。
望着这个畏畏缩缩、头要垂到地上去的老汉,张煌言想到了自己那还在虏占区被扣为人质的老父亲。
…
语气十分地温和:“您就是这个村的里长?”
“正是小老儿”。
“老人家不要怕。予来此是想告诉您,此地马上就要成战场了,速带着百姓躲到山里去吧”。
杨骥一惊,他年纪大,经历过兵荒马乱,知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道理,这年头当兵的比盗贼还狠!可是人走了,乡亲们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可怎么办?
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张煌言和煦地说:“不要担心房子,打完仗,予会让那些俘虏替乡亲们重修祖屋的”。
这句话杨骥是不信的,自古以来,当兵的打仗,杀人放火抢粮食,百姓只能自认倒霉。没听说过,还有战后帮百姓修房子的。
嘴上却说:“多谢老爷鸿恩,小人回去后立即组织乡亲们往山里躲”。
“嗯”,张煌言想了想,“汝回去组织每户派一人至军营门前领一斗米125斤,虽然不多,可也够乡亲们吃几日了”。
啥?杨骥楞住了。活了这把岁数,百姓给官军交粮交税,司空见惯,没听说过还有官军倒给百姓粮食的。
由不得他不信,白花花的大米真领到手了。
望着自家领到的这一袋粮食,杨骥抹了把眼泪对老伴杨赵氏说:“张侍郎真是个大善人!到底是咱大明的王师,仁义啊!”
“爹”,一旁的小儿子杨宝好奇地问,“兵部右侍郎是多大的官哩?”
杨骥一瞪眼,“让汝多读书,偏不肯,不学无术。兵部右侍郎可了不得,大致跟咱县里的陈典史品级差不多”。
南明靖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