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缅甸(二)  南明靖江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胜、宁州土司禄晃部去胡一清处听用。

一时间,明军在明缅边境,集结了七万兵马,磨刀霍霍。

威严的孟养土司府,几个土兵正在站岗。一个六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了门前,老泪纵横,抚着大门口的铜狮子,迈不开步,“列祖列宗在上,不肖男思祖回来了!”

土兵呵斥:“哪里来的狂徒,敢在土司府撒野!快滚开!”

“且慢”,喧哗声惊动了六十岁的老管家,“您是?”

“小福子,汝不认识吾了吗?也难怪,四十九年了!当年汝才十一岁,吾也不过十五!”…

老管家仔细瞅了半天,猛然惊道:“您是思祖少爷?”

“正是”,白发老人恢复了镇静,“速去通知思华,我有要事”。

白发老翁是思华的堂叔思祖,当年思华的叔祖思轰起兵反抗缅甸,兵败后带着十五岁的思祖投奔干崖刀氏,在大明境内,一躲就是四十九年。再回祖地,思祖已经由少年郎变成了白发翁。让他怎能不伤心!

思华和思绵在密室接见了思祖。

思祖正容道:“礼不可废,快摆香案接旨”。

接完旨,思华被封为孟养宣慰使,思绵被封为蛮莫安抚使。

二人正高兴着,还有更高兴的。

思祖微笑道:“予此次来,可没空手。监国靖王殿下还各赐给汝等鸳鸯战袄五百具、刀盾五百副、长枪五百杆、老式火铳一千杆、弓箭一千张”。

一听到有这么多武器,二人大喜,缅甸征服孟养和蛮莫后,缅军限制二人手下的土兵人数,又收缴了不少武器。他们的军备不足,这批武器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祖叔”,思华有些振奋,“监国给吾等这些武器,是朝廷的大军马上要入缅了吗?”

思祖正色道:“非也!监国殿下让汝二人,暂时不宣布归明的消息,而是潜伏在缅人身边卧薪尝胆、积蓄实力,等朝廷大军入缅之时,给缅人致命一击”。

明军在边境屯兵,惊动了缅军孟拱、八莫守将,急忙把边情报于缅王莽达。

莽达召集重臣商议。

“兄长”,莽白愤愤不平道,“明人在边境屯兵,必有图我缅甸之心!应该召集各阿赫木旦的兵士,先行伐明,争取主动”。

“请王上发兵!”

一听说有仗打,缅甸的一帮军事贵族,都瓦、土司、头人们,兴奋得两眼冒光。

战争,意味着更多的土地和财富。

打仗?拿什么打仗?国库已经空了。

莽达苦笑。他隆王给莽达留下了一个充盈的国库,执政三年,花得光光。

倒不是莽达自己花的,而是花在了各地的阿赫木旦上了。

阿赫木旦制度,有点类似于满清的八旗制度。被编为阿赫木旦的村子,很少从事生产,以打仗为主。收入主要来源于军饷和缴获,最主要是缴获,缅军擅长劫掠,闻名于诸国。

老不打仗,收入自然低了,各阿赫木旦的头人们十分不满。莽达没有父亲的铁腕,镇不住他们,只好怀柔,花钱买平安,为了安抚这些人,不得不给他们大量的赏赐。长年不打仗,成年阿赫木旦的人数越来越多,需要支付的军饷,也就是常说的铁杆庄稼也越来越多。财政压力自然就越来越大。

明朝时的缅甸和后世不一样。后世缅甸的中心是下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明时缅甸的中心是从中缅甸的卑谬到上缅甸曼德勒一带的河谷。一大半人口集中在上缅甸河谷地带,所以古代,得河谷者得缅甸。…

此时的上缅甸河谷地带,几乎一半的村庄都是不事生产的阿赫木旦村社。从事生产的阿台村社负担很重。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莽达不得不在新征服地区孟养、蛮莫、孟密、木邦等处征收重税,又加重了这些地区的分离主义倾向。

囯库没银子,自然打不了仗。

莽达想了想道:“明人正和清人交战,在边境屯兵,可能是怕我们趁机打他,未必有伐我缅甸之意。叫边境的将领们小心防范便可,没必要轻起战端”。

“兄长,既然明人正和清人打仗,我们何不趁机伐明,建不世之伟业?”

莽白兴奋得大叫。

莽达一口拒绝:“弟弟不可莽撞,要牢记父亲的教导,爱惜百姓,与民休息”。

莽白很失望,自己的兄长如此懦弱,怎么带领大缅甸走向辉煌?要是自己来当国王,会不会对国家更有利?

呸,我在瞎想什么,父亲死前叮嘱我们两兄弟要互相扶持,怎么能有这非分之想?

莽白拼命地想摆脱这种想法。可野心的种子一旦种下,又哪那么容易驱散?一点一点,不断地,生根发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