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八章 日本(一)  南明靖江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南京的秋是美丽的。大明督察院右都御史黄宗义、平夷侯周鹤芝、周林皋父子,顾不得停车坐爱枫林晚,去欣赏那红于二月花的霜叶。急匆匆被传召去乾清宫东侧的东暖阁。

黄宗义见自己和周鹤芝父子一齐被召见,很奇怪,暗忖:吾是文臣,他俩是武将,风马牛不相及,圣上将吾等召到一起,所为何事?

和黄宗义暗忖不同,周鹤芝是个直性子,直接便问传旨的司礼监长随崔贵,“崔公公,圣上召我等何事?”

崔贵一笑,“圣上的心思,咱家读音:“za”“a”如何能知?”

周林皋比父亲周鹤芝更人情练达,摸出块碎银,偷偷地塞进崔贵袖中,“还请公公指点迷津”。

崔贵乐了,“圣上的心思咱家委实不知,马公公让咱家传召时,咱家偷听了一耳。似乎和那日本国有些关系”。

三人恍然大悟,原来是为日本国的事啊!

当年在鲁监国麾下时,黄宗羲和冯京第曾多次赴日本乞师周鹤芝做海盗时和日本人关系也非常好,曾让儿子周林皋认日本撒斯玛王即日本萨摩藩藩主岛津光久为义父,亦多次往萨摩藩借兵。

可以说,这三人都是大明国内的“日本通”。

知道了光武大帝找自己问什么事,三人心里有了底,不慌不忙、气定神闲地往东暖阁而来。

这段时间,朱亨嘉一直在积极准备北伐中原,守江必守淮,至少要把淮河流域打下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得便是银子。虽然现在户部督储司的各大粮仓已经屯满,国库的存银也达到了三百多万两,但是大仗一打起来,金山银海的,需要的银子可多了去了。

朱亨嘉觉得有必要想法子,多弄点银子,便想到了日本。是的,日本。这个时代的日本可是极富的,有点类似与后世的沙特阿拉伯。不过,人家不产石油,产金银。当时的日本,各地的大名们总共开发了五十多个金矿和三十多个银矿,其中,白银产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钱多就有底气!当年鲁监国派人赴日乞师,日本人不肯出兵,却舍得给钱。人家国库里金银都快堆不下,有很多破铜钱没地放,便赠送给了鲁监国,倒也稍稍缓解了一下鲁监国的财政压力。

朱亨嘉想,要是用中华的丝绸、瓷器,换取日本的金银,岂不是能大大充实大明的国库吗?历史上,似乎那朱成功便是这么干的。

结果一了解,才发现,想和日本人做生意,没那么简单。此时的日本,已经开始实行锁国令了。

锁国,和大明朝的海禁其实是一个意思,乃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对外政策。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已经接连颁布了五次锁国令。

国一锁,想和日本人做生意,赚人家的银子,可就难喽!

日本人目前只与特定的国家,在特定的地点做生意。只允许明朝、清朝、荷兰人在长崎贸易对马藩与朝鲜贸易萨摩藩与琉球国贸易松前藩与虾夷贸易。除此之外,一律不准,外国商船胆敢进入日本其他地方贸易,一律击沉。

德川幕府搞锁国令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对外,为了阻止天主教的传播。自从荷兰人来日本经商后,很多日本人开始信天主教,就连一些大名日本称领主为名主,大的名主称“大名”,相当于中国的诸侯,比如丰后国的大名大友宗麟,也改信了天主教。此人佛教法名宗麟,改信天主教后,洗礼名:普兰师司怙。这怎么行?怎么听都不像日本人!数典忘祖,严重威胁我德川家族的统治。必须锁国,减少和洋人的接触。

其二,对内,抑制西南诸藩的强大。西南诸藩离明朝、清廷、朝鲜近,从对外贸易中获利更多。巨额的商税,让他们有银子招兵买马,和幕府对抗。比如,那控制着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部分地区、琉球王国的萨摩藩控制着周防国、长门国的长州藩控制着肥前国的肥前藩控制着土佐国的土佐藩,个个兵强马壮。

如果这些大名,和德川家族关系好,便也罢了,问题不是。当年德川家康结束了战国,被封为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由安土桃山时代进入到江户幕府时代。他老人家按照关系好坏,分封大名。关系好的,比如“御三家”,封在江户附近关系不好的,封得离江户远远的。西南诸藩,离江户十万八千里,和德川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

关系不好,怎么能让他们发财养兵呢?所以这个国,一定要锁。

朱亨嘉询问三人:“朕召诸卿前来,是想问一问与日本国通商的事。朕欲遣使去日本,让那德川氏多开放几个港口,与我贸易。用我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换取日本国的金银,以作军饷。诸卿以为如何?”

黄宗义皱了皱眉,答道:“陛下,此事估计难办,那德川幕府十分轻视我朝,未必应允啊!”

“轻视我大明?朕不是听说那德川氏,自首任幕府将军德川家康起,对我大明就一直十分恭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