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图南给岛津光久写了一封霸气十足的信,声称已在宜兰、花莲屯兵,随时可以兵发琉球。听起来信心十足,其实都是虚的。自从光武大帝准了他的折子,允许在台湾招募六千守兵后,台湾兵马看起来不少,可惜,用不了。
他摊上大事了。
本来台湾布政使丘子章向光武大帝上疏,请求在台北设基隆府、台南设东宁府,压根没提台中。结果,光武大帝一览奏疏,咦?台中呢?朕绝不允许朕的国土上有王法管不了的地方!大笔一挥,台湾便多了一个府:台中府,辖彰化、南投、云林三县。从此,台湾行省建制形成,三府一县。
光武大帝批写奏疏容易,几个字而已。但是施行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台中造反了!
丘子章之所以在奏疏中不提台中,是有原因的。台中有一个独立的土著王国:大肚王国。
这大肚王国建于1540年,是由巴则海族、巴布拉族、猫雾捒族、洪雅族、道卡斯五族的二十多个村社联合建成的“跨族群准王国”,部落共主称为大肚王,王都建立在“大肚”山台地。最大的种族为巴泽海族,历代大肚王都出自此族。
大肚王,荷兰人称为白昼之王,以巴布拉语a为姓氏,音译成汉姓:甘仔辖。虽然是王,其实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已,出入随从很少,也无生杀大权。主要掌管分配猎物、调停族人纷争、主持祭祀仪式这类职能。
五个不同的部落之所以能拧成一个国家,主要是他们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巴布拉语,而且又都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王国大权掌握在女性大长辈手中。现任大肚王甘仔辖马洛凡事都听外祖母米拉尔的。除了米拉尔,马洛的继父塔罗伯,亦有一定权力。
这个王国刚建立时,只有万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是六万多人口的“大国”。十分的强悍,历史上荷兰人、明郑、满清都一度拿这个“国家”没办法,一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同化。
大肚山台地,巴则海部落驻地,大肚王国的“王都”。
大肚王甘仔辖马洛正手持弓箭,带着族人在山里打猎。他打猎可不像明、清的帝王那样,为了玩,而是为了谋生。所获猎物,除交给部落一部分外,由他根据各山地武士的表现分配。
此时的大肚王国,虽然也开始耕种粮食,但打猎依然是主要的生存方式。不打到充足的猎物,族人们便得饿肚子。
“马洛王,明国有使臣来,圣女和征帅请您回去。
“圣女”指的是马洛的外祖母米拉尔,她负责王国的宗教事务,被尊称为“圣女”,在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的大肚王国内,她的权威远超国王“征帅”则是马洛的继父塔罗伯a
abe音译,他是勇敢的高地战士,大肚王国的军事统帅。…
马洛回到了“王宫”,发现外祖母和继父神态沉重,客座上坐着一个五十多岁,面白须短、两鬓斑白、身着官袍的老人。
“阁下就是大肚酋长马洛?”
老头很客气,一见面就温和地打招呼。
马洛才二十岁,长得十分高大,有一双锐利的眸子,盯着老头问道:“您又是谁?”
“本官乃是新任的大明台中府知府钱通,奉俞巡抚之命,给酋长送交朝廷敕封的大肚土巡检印信和官袍。恭喜马洛酋长,从此以后,您就是朝廷命官了。速速随本官将山民聚集起来,编订鱼鳞图册,缴纳赋税,从此尔等便是大明之民了”。
马洛楞住了,“我大肚各族自由自在惯了,为什么要做明国的臣民?我又为何要做你们明国的官?老头儿太不晓事”。
“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肚番亦是大明的领地,番民自然是大明的子民。朝廷任您为土巡检,让您配合本官在台中建府、县,编户齐民,可是天大的恩典。若冥顽不灵,不服王化,天兵一至,可就后悔莫及矣!”
钱通苦口婆心地劝道。
此人是个伤心人!在知府同知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怎么也升不上去。正赶上台湾要设府、县,吏部铨选官员。一听要去台湾那蛮荒之地,没人愿去,缺官!老头儿觉得是个好机会,官瘾蒙弊了心智,自告奋勇来台湾,立即被授了台中知府一职。
来到省会东宁一看,还行,红毛夷人把台南规划得不错,蛮富裕的。
见了巡抚俞图南,俞图南勉励了他几句,让他“勤于王事,莫怕吃苦”,然后拨了些差役、钱粮给他,便打发他上任了。
一上任,老先生便体会到了俞巡抚所说的“莫怕吃苦”四个字的含义。台湾三府中,南部的东宁府、北部的基隆府,均有夷人所建的城堡,府衙、户口什么都是现成的,直接上任便好。可这台中府,完全是纸上规划,全是山,没有城池,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钱知府牢记俞巡抚的教诲,“勤于王事,莫怕吃苦”,带人考察了台中各地,选好了彰化、南投、云林三县县城的位置。接下来,便是征发百姓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