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伯父,为小侄有何告言?但请良才道来!”
刘釜起身,做恭敬聆听状。
士安见刘釜如此谦虚有礼的模样,心中更加满意。
他缓缓从袖筒里拿出了一封锦帛,然后递到了刘釜手里,笑着拍了拍刘釜的手,道:“阿翁首闻季安即是故人之子,便想着见见,可惜交州事多,未能远离……想说之话,皆在此,季安不妨看一看!”
刘釜接过,坐回原位,见士安没有离开的意思。
他索性直接打开。
士燮的字,显示出一股刚劲之感,和父桢交流的笔迹语法一致,但在言辞间,却多了些对他这个晚生后辈的关心。
刘釜面露感动之色。
这一幕,恰被一旁喝茶的士安看到,其人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心里却是好奇不已。
“刘釜刘季安,汉宗室之后,其亡父与我父交情深厚,而之名声已传遍蜀内蜀外,就算是交州也有耳闻。
诚如父之所言,虎父无犬子。
而我士氏,居于交州之地,远离天下纷争,看似是好事,但某一刻,说不定会引火烧身。
提前下注,也是应有之意。
而我父观刘釜之行径,选择刘釜刘季安,于我,乃至于士氏很多人而言,初时有些看不懂,但沿路所见,我至少看懂了些……
有名有毅力,其本身之才更是非凡。而今于南中以安夷为,于此占有一席之地。
说不定某一日,这刘季安真能名扬天下,成就不世之功!
就是不知,其对我父的提议如何?”
士燮的书信不算太长,但刘釜还是读了超过半刻钟的时间。
直到将书信读完,刘釜亦未能第一时间回过神。因为士燮内中的提议,让他有些意外,也有些为难。
信末,士燮表示,他有一侄女,年方十六,尚未嫁娶。得知刘釜也未婚配,便想着召之为婿。
此间士氏女,虽非士燮的亲女儿,但其父士武,乃士燮之弟。按照刘釜对三国交州变革历史知识的了解,借着士氏在交州发展的春风,士武要不了多久,于士燮的举荐下,会成为南海太守。
从根源上看,士燮,准确的说,士氏这般以婚姻为纽带的行为,不过是世家大族笼络人的一种手段,更是将之捆绑在一起的方式,更是对他刘釜未来的看好。
刘釜逐渐陷入了沉思,若是能娶到士氏女,那交州士氏自然会对他倾心相助。
有了士氏这个后盾,无论是在蜀地的发展,还是之后走出蜀地,往荆州、扬州方向发展,自是事半功倍。
处于他这个位置,对于婚姻爱情,自然是看淡了些,想要好好的在这东汉末年乱世中,谈一场恋爱更是痴人说梦,更主要的是利益的结合,刘釜对此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娶士氏女,若是放在三日之前,刘釜大概率会直接答应。…
但在三日前,渠景回安夷复命时,同样带回了太守景毅的一封书信。
景毅于信中也委婉的表示,其有一孙女,年芳十七,相貌秀美,为人聪慧善良……大体意思是,想要召刘釜为之孙女婿。
景毅在南中为吏十几年,自是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如南中各大族,有时不给州牧府或是郡府的面子,但景毅的几分薄面还是要给的。
此外,景氏本就是蜀郡大族,于益州的影响深远。景氏内部,除过有景毅为吏外,于州府,广汉,皆有为吏者。
何况景毅自身,于益州为吏的这些年,不知举荐了多少良才,可谓门生遍及整个蜀地。
若是能与景氏联姻,成为景毅的孙女婿。
毫无疑问,刘釜自会继承好景毅的政治财产,于之从益州谋事,大有益处。
当然,关于景氏和士氏联姻之事,若是双方都不介意,刘釜很想说一句:小孩子才做选择,两个我都娶!
但此事自是不可能的。
景氏之女,士氏之女,那都是嫡女,要娶至多能娶一个,以另一个为妾,自不会合乎其意。
而若真要做最终决定的话,刘釜无疑会选择景氏之女。
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南中、益州发展,景氏的资源才是他最需要的。
只是现在,景毅有想法把孙女嫁给他,但还没有明着说,此事亦充满了不确定性。
即便确定了,也不能这么直接的回绝士氏,联姻不成,刘釜自要想一个更为稳妥的办法,把士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季安觉得,我父之提议如何?”
士安见刘釜拿着书信,认真读罢后,没有直接开口说话,继而直接出言问道。
和刘釜虽然相处半日都不到,但士安对刘釜是非常满意的。尤其父亲士燮想照料一番这个故人之子……
依士安的看法,刘釜当直接同意才是,毕竟士氏之女,可不是一般的世家之女,不是任何人都能求娶的。
这种事情,刘釜当一口答应下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