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一、解试  大宋不怂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李申之的脸上,看不出是悲是喜。

如果非要说出一种情绪的话,大概是遗憾。

官家赐的木匣子竟然没有上漆,真是一个抠门的官家。

将原色木匣子递给了身边的仆人,李申之将匣子里的符牌装在袖筒里,领着李修缘和金儿上了马车朝南出发,今天是解试的第一天。

临安府学门口,早已熙熙攘攘,宛如集市一般,整条街充满了商业的气息。有送外卖的,有青楼妓女,有算命相士,还有几个卖唱杂耍的还没摆开摊子便被别人哄走了。

这里是考试的地方,不允许有噪音。

冲过了人群,大门外早已由禁军围出了一块空地,那是学子们排队入场,核验信息,以及搜身体检的地方。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朝,发扬与唐朝,到了宋朝走上了高度成熟,形成了一整套保证科举公平有效运行的制度规范。

然而再完美的制度也会有漏洞,有漏洞就有钻漏洞的人。

还有大量的自以为聪明发现了漏洞,其实脑子不大灵光的人。

比如说冒名顶替。

为了防止替考,宋代的科举实行结保制度,即每五名考生自愿结成一组,对相互的身份进行监督。每堂考试只有五个人集齐了,才能入场,李申之也不例外。

一旦有人冒名顶替,另外四个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上报的话,与冒名顶替者同罪。

从清早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人被禁军抓到了一边。

李申之刚在人群中露头,便有同窗上前接引:“李兄这厢走,他们三个都到了,就差你了。”

李申之不好意思地抱拳:“让诸位久等了,今晚三元楼走起!”

“今日不行,明天还要考试,晚上需要养精蓄锐。”

“那就权且记下。”

“好,权且记下,等考完了再去痛饮一番。”

另一边,韩平一行五人也到场,正在接受检查。

大家平平无奇地对视了一眼,各自走进了考场。

……

第一天的考试叫贴经,大概就是填空、默写。李申之把会做的全部做完,不会做的也懒得去想,便提前交卷出来。满分不用想了,及格应该没问题。

正好韩平也交了卷,正往外走。

两人相视一笑,肩并肩地走出了考场,默契地来了一场平局。

可是看两人的表情,都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所有的题目韩平都会答,他有自信的资本。那么李申之的资本是什么?

第二场考试是命题写诗,这对于李申之来说不过又是一道默写题而已,简单。

当他走出考场的时候,韩平竟然也交卷出场。

不用想,这家伙肯定也提前准备了,把命题写诗当成了一次默写题。

这世上的聪明人做事的方法大都类似,傻子却各有各的傻法。

李申之和韩平再度携手走出考上的时候,两人竟然生出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韩平的有备而来,不禁让金儿为少爷捏了一把汗。

……

最后一场考试之前,韩平自信地走入了考场,李申之却在门口站定。

金儿催促道:“少爷,你快进去啊。”

本来你写字就慢,还在这里耽误时间,一会可就真输了。

李申之笑道:“我跟那韩平赌的是什么?”

金儿急得直跺脚:“你们赌的是最快啊,你这都忘了吗?”

“我才不是快枪手!”李申之抓过一把凳子,坐在了府学大门口,大马金刀地一坐:“咱不进去了。”

不去考就不会输了吗?少爷不会脑子坏了吧。

金儿正准备再劝,忽然一道亮影从李申之手中飞了过来。

金儿眼疾手快地接住,只见牌子上写着三个字:“免解试”。

免解试!

就是免除一次解试,可以直接参加省试礼部试的意思。

省是三省六部的省。

用了好一会,金儿才反应过来,少爷已经赢了。

可是这也不对啊,少爷既然早就有了这张免解试的牌子,为什么还要去参加前两场考试?

面对金儿疑惑征询的目光,李申之摸了摸鼻子:“我就是想体验一下解试,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

难得人前显圣一次,李申之在考虑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姿势等韩平出来。

李修缘忽然问道:“既然免了解试,再参加考试不违规吗?会不会因此而取消省试的资格?”

李申之的脸色瞬间僵住:“你……”

李修缘露出天真纯洁的笑容:“我就是忽然想到了,提醒你一下。”

小孩子都童言无忌的,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不一会儿,学子们入场完毕,禁军和官吏们也都收队,关上了考场的大门。只剩下李申之和金儿傻愣着站着,李修缘站着入定。

空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