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之好说歹说,算是把岳银瓶给劝住。
劫狱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和打仗一样,需要知己知彼,战术部署上才能有的放矢,最终达成目标。
岳银瓶跟着岳飞也学过一些兵书阵法,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在答应了岳银瓶三天之内拿出一份作战计划以后,李申之一行三人先回了客栈。
明日还有一场大戏,他们得好好休息一番,养精蓄锐。
……
第二天一早,岳雷出现在了禁军殿前司衙门口,击鼓报案:昨夜听到李府中有打斗的声音。
禁军统制不敢怠慢,赶紧报告上级。
事关重大,谁也不敢作主。大家都知道,李府现在被大理寺封着,正在办案。
按说禁军跟大理寺井水不犯河水,平日里互相不会插手别人的案子。
可现在报案的是岳家人,案发地点在李家,不论是人物、地点还是事件,都太敏感了。
然而岳家人报案,他们又不能不理,保护京畿安全就是禁军的职责。
经过一级一级地上报,最后报到了检校少保(高官待遇)、开府仪同三司(除篡位前的加九锡以外的最高殊荣)兼领殿前都指挥使(全国百分之五十兵力的指挥权),杨沂中那里。
杨沂中身材高大,容貌俊美,弓马娴熟,熟读兵书,位高权重,俨然一副国民偶像的模板。
按照官场规矩,别人都应当称他一声“杨少保”以示尊贵。但他却不喜欢这样,禁军中的直系部下全都称呼他为“殿帅”。
“殿帅,那岳雷还在大堂候着,要不先把他打发回去?”
杨沂中摩挲着下巴上的胡子,说道:“不妥。你先去宫中报给官家,我随岳雷去李府查看。官家一旦有了旨意,务必快马加鞭给我送来。”
“得令!”
……
杨沂中戎马半生,不喜欢坐马车。
出了殿前司衙门,跨上自己的战马,身后一票骑兵跟随,一路疾驰来到了李府大门口。
岳家的人听到动静,急忙的打开大门,岳安娘率先出门,拜见了殿帅杨沂中。
杨沂中一跃下马,自有禁军士兵接过马鞭,牵走马绳。
没有急着进去,殿帅杨沂中站在门口问话:“说说昨晚的情况。”
岳安娘先是一拜,随后说道:“禀殿帅,昨夜我们正在歇息,忽然听到隔壁有一阵打斗的声音,很快便没了声息。凭经验判断,怀疑有人死伤,便一大早就去报官。”
这是昨晚串好的供词。
唐宋时期,女子行动还很自由,抛头露面自不必说,当家做主的都有很多,是以岳雷不在的时候,全由岳安娘出来应酬。
岳雷很苦逼,也很辛苦,此刻正在御街之上狂奔。
他没有马。
杨沂中又问道:“为何不去大理寺报案?你当知道,此处是大理寺封禁的场所!”
岳安娘说道:“岳家现在不清不白,家父正在大理寺大狱,我们实在不适合去大理寺报案。”
这样的理由,杨沂中自然想得到。之所以这么问,其实是为了拖延时间,等一个人。
案发的过程很简单,岳安娘一句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没有补充的必要。
想要进一步地了解案情,需要进去实地查看。
这时,一个大理寺官员,一手提着官服,一手扶着幞头,一路狂奔过来。
“且慢……殿帅且慢!”
杨沂中眉头一皱,这不是他想等的人。朝部下使了个眼色,禁军们呼啦一声,围住了李府的大门口。
大门上依然贴着大理寺的封条,围门的却是禁军的士兵,总觉得有点怪异。
那大理寺官员跑到杨沂中的面前,拱着手喘了半天气,才作揖说道:“殿帅此来何事?若要进李府,还需要请示何中丞。”
甫一停下,大理寺官员汗如雨下,也不知是累的还是急的。
按照御史中丞何铸的要求,他需要一直守在李府的大门口,不得离开半步。而他却玩忽职守,喝酒去了。
好在酒的度数不高,不至于喝醉。
杨沂中说道:“叫你看门,怎么看的门!里面有了命案都不知道?”
那官员只觉得脑子“嗡”地一声,差点吓尿了裤子:“这,这,这,命,这,不会吧?”
“哼!”杨沂中最看不起的就是这些怂包文官,“给我开门!”
在朝堂上斗嘴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凶,真要遇到事,一个比一个怂。
听说禁军要硬闯,大理寺官员赶忙去阻拦:“殿帅万万不可!丞相特别吩咐过,没有他的手谕,这门不能开!”
“那你叫丞相来找我!”禁军是正规部队,最讲究令行禁止。
杨沂中一声令下,就算皇帝来了,这些士兵也得先执行命令。
那大理寺官员还想阻拦,却被禁军挤在一旁,一如当年自己把别人挤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