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新风俗  晚唐浮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官人有所不知,这些胡椒都是从密州、海州运来的。

杖翁有见识,连海州、密州都知道。赵匡明哈哈一笑,问道:莫非是大食胡商浮海运来?

老人有些不太确定含糊地说道:或许是吧。不过,听我家大郎的同袍说,运到咱们这里来的胡椒,

至少三一之数,产自安南。

赵匡明又被狠狠地震惊了一下。

他好读书,知道前唐之时,胡椒多从陆路,由粟特、波斯胡商的驼队转运而来。如果大食胡商用海船运来密州,那个量确实不是驼队可以比的。

其实他曾经想过,如果把胡椒价格打下来,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买,进而赚更多的钱呢?他仔细推演了一番,发现可能性极大。

只可惜,甚少有人这么做。

胡椒这东西,唐初还被人当做药材使用,价格昂贵。后来胡商发现中原需要这种东西,于是多运了一些过来,价格慢慢降低,渐渐被人当在调味料使用。时至今日,胡椒的价格已经下降很多了,只有唐初时几分之一,但依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

可眼前见到的事情颠覆了他的认知。一个府兵家庭在腌肉时,居然大量使用胡椒,难道最近又降价了?

安南何时产胡椒了?赵匡明有些不解。

这却不知了。我家大郎也是听别人这么说而已。老人说道:不过谁又说得准呢?安南也是朝廷治下吧?若能广种胡椒,兴许是大好事呢。以前不觉得,现在发现,离了胡椒,这肉就没法吃了。

为何?

不用胡椒,味道太腥、太臭,卖都卖不价。便是自己人吃,也觉得膈应。老人说道。以前没胡椒时怎么办的?

有些草根比较辣,勉强合用。比之胡椒如何?

不好比,不好比。老人笑了,说道:反正咱家也用得起胡椒,何必再去找辣根呢?

衙内。姚洎走了过来,低声说道:安南确实产胡椒了,几年前才有的事。去岁在洛阳碰到静海军进奏院的人,说那边种胡椒的人越来越多,似乎是朝廷下令的。但安南胡椒也是大食胡商转运过来的,他们船多,熟悉海况,航海本事

高,船也好,因此在见到北地对胡椒的需求一年比一年大之后,便大批量采买安南胡椒,运至海州、密州、登州等地售卖,获利颇丰。

如果赵匡明转过头来,看着姚洎,说道:如果北地家家户户都买胡椒,那该是多大的买卖?财帛动人心啊,什么买卖最赚钱?不是珊瑚、珍珠、玉石之类的稀罕货,而是人人都要用的大路货。确实是个好买卖!姚洎也叹道:若经营得法,富可敌国不可成问题。

他看得出来,执行了三茬轮作制的北方民户,每年都有大量老弱牲畜需要宰杀。甚至于,当行情好时,健壮的牲畜也不是不能杀。

一家一户可能没什么,也就一两头牛、二十多只羊的数量,但一千户、一万户乃至十万户呢?这是什么概念?如果都用胡椒来腌肉去异味,那得是一个多大的市场?不敢想象。

有那么多胡椒吗?赵匡明喃喃自语道:难道要把安南的地全种胡椒?可能吗?

赵匡明、姚洎并不知道,历史15世纪的葡萄牙乡村,每到深秋,家家户户开始宰杀牲畜,腌制肉类。因为有浓重的异味,因此需要香料来压一压,作为三大香料胡椒、肉豆蔻皮、丁香中最便宜的一种,胡椒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威尼斯、热那亚商人在其中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从土耳其人手里拿货,土耳其人又通过阿拉伯海商从印度采买。

但当有一天土耳其人实施贸易禁运的时候,香料、丝绸全他娘地断了,逼得葡萄牙人自己出海寻找香料。发展到后面,葡萄牙自然而然成了第一个殖民帝国。

如今大夏北方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很奇特的。

羊毛促进了毛纺织业的兴盛,毛布这种东西现在已经开始在长江流域流行了。人家虽然在南方,但冬天是真的阴冷,对毛布的需求不比北方人少。

奶制品行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奶粉已经成了军中制式干粮之一,军官们都说好,因为极大减轻了后勤压力。

然后便是肉类了。三茬轮作制下以六十亩地为例,至少可以养二十头牛。如果不养牛,可以养三百只以的羊。牛羊都是有寿命的,每年都有老死、病死或意外死的,宰杀量极大。而大规模的宰杀一般在深秋开始,受限于加工水平肉的异味很重,最好有香料遮盖,这不就凭空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么?

当然,前提是把香料价格打下来。这就需要大面积种植以及相对较为发达的海运行业了,因为胡椒这种东西,冷的地方种不了啊。

我怀疑圣人在二十多年前就预见到了今日。赵匡明叹道:安南那破地方,即便老百姓犁地都犁出火星子了,能种得了那么多胡椒吗?他们愿意吗?

在斧钺面前,没有什么是不愿意的。姚洎也连连感叹:只要老百姓需要这种东西,有钱赚,有大钱赚,那么就拦不住。安南诸州,或许一辈子要给北人种胡椒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