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这是一座远在西北的城池,周围黄沙漫天,寥无人烟。
这里更是几百年来中原朝廷向西北控制区域的极限,若是再远,任凭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朝廷都只能勉强维持羁縻统治。
比如说两汉的西域都护府,盛唐的安西节度使,无不是如此。
而崇祯十七年秋冬季的一天,李锦、党守素等人便率领残兵败将一万余人来到了这里。
一路张勇不惜一切代价追击他们,还用大量的金银珠宝向和硕特、卫拉特、准噶尔等蒙古大部落购买了许多的蒙古马,以及草原最富盛名的弓骑兵。
虽然二百多年前朱元璋、朱棣追亡逐北,把元朝打的狼狈逃窜,可后来在漫长的时间中,大明和蒙古还是渐渐放下了仇恨,友好地生活在一起。
当然这并不是常态,放火烧蒙古人的草场,这种事情边军可没少做,在草原明军和蒙古人作战的次数也多到不可计数。
但大明和蒙古之间绝非只有战争和仇恨,很多时候,只要大明愿意,蒙古人还是愿意和大明讲和,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毕竟蒙古草原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温度比辽东还要低,冬天冻死个人简直不要太简单,就算穿皮袄、大褂,站在风雪中时间稍微长一点也会送命。
而且草原物资匮乏,除了牧草和牛羊马匹,什么都没有,就连木头都不多,日常生活的茶、盐、铁等物更是无一不需要和大明贸易才能得到。
也正是有了蒙古骑兵的帮助,张勇才能如此轻易地击溃李锦、党守素这一只闯军,否则一击溃敌军,他们后退几十里就能再建立一道防线,那仗都打到什么时候了。
而有了蒙古骑兵的帮助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帮助明军追击闯军,还可以作为大军的斥候,防范闯军的偷袭。
更可以在路利用自己的高机动性不停地骚扰这只闯军,谁让他们的装备多为弓弩刀剑等冷兵器呢。
但凡能有几门炮,这些蒙古骑兵就不敢这么嚣张了。
要知道再差劲的火炮威力和射程也远超过骑弓抛射出的箭矢,蒙古人虽然彪悍,可却不是铁头娃,他们的祖先被火器教育了几百年,早就害怕火器了。
就这样,张勇一次正面击败李锦、党守素,蒙古骑兵就会冲去乱砍乱杀,不停地放箭,帮助张勇扩大战果。
更是使闯军把一场失利暂时后退打成了数百里的大溃退,一路闯军丢盔弃甲,生病、掉队、被杀者不计其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锦、党守素退到玉门关后才会只剩下一万余残兵败将。
而且武器、辎重大多不是损坏就是丢失,可以说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极点。
玉门关城楼,李锦站在城楼眺望远方,看着在广阔的原野肆意驰骋的蒙古骑兵,心中愤怒到了极点,一拳就锤在城墙石砖,发出了沉闷的响声。
“这些蒙古鞑子,竟然助纣为虐,明军几百年来烧了他们草场不知道多少回,在马市坑了他们不知道多少回,杀了他们不知道多少勇士、百姓。”
“现在他们竟然还为明军而作战,呸,真让人不齿。”李锦望着原野骑马侦察、游曳的蒙古骑兵怒骂道。
这时,党守素忽然走来安慰他说“他们都是些浑浑噩噩的牧民,哪里知道那么多。”
“再说了,打不打仗又不是他们当兵说了算的,他们还不是听部落里头人的话。”
因为陕西接近蒙古草原的缘故,所以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陕西的党守素比较清楚蒙古人的情况。
草原的蒙古人无论勇士还是普通牧民,全都生活在部落头人的统治中,而各地的部落头人们往往又要听命于卫拉特、察哈尔、准噶尔、和硕特,这几个蒙古草原的大部落。
他们类似于中世纪时欧洲的大公一样,统治者治下的人民,从他们身征收税负,又保护他们。
而这几个蒙古大部落彼此之间又有爱恨情仇等复杂的关系。
虽然几年前蒙古大汗还存在着,但却并不意味着和硕特、卫拉特这些部落就要听命于仅仅控制了察哈尔的林丹汗。
“我知道,我就是气愤,要不是这些鞑子骑兵,咱们何至于被明军一路撵着跑。”
李锦没有说的是,就算没有这些蒙古骑兵,他们的结局也注定一样,只不过过程会坎坷很多,结局也没那么惨而已。
因为张勇麾下的明军不是一训练完就拉出来剿匪的新兵,而是历经几十场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
他们又有着建功立业的愿望,而且补给也没有短缺。
李锦、党守素这些农民军能打的过就有鬼了。
李锦和党守素说着,远处的地平线就忽然出现了一条黑色的细线,看去好像一股黑色的海水蔓延到这里似的。
“明军来了。”一看到那条黑色的细线,李锦便知道明军来了。
“该来的总是回来,快让弟兄们备战吧,咱们已经没有败退的余地了。”党守素十分决绝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