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1章 汽车工业和集装箱  阿根廷帝国崛起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车制造厂的生产基地,还有一家卡车制造厂,分别是迪特利亚汽车制造厂和雷顿汽车公司,以及科恩重工卡车制造厂。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雷顿汽车,虽然只生产一款车型,那就是菲亚特600系列,但销量非常可怕,是阿根廷销量最好的汽车,因为其他外国汽车公司今年才开始建厂动工,而菲亚特600很好的抢夺了市场的空窗期,直接赚翻了。

迪特利亚家族的汽车厂已经修建了很久,但最快也是明年年底量产,第一批汽车只有2000辆左右,但整体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不过圣赫塞并不怎么看好迪特利亚汽车对美国汽车的竞争。

总投资5000万美金的科恩卡车项目,年产1.2万辆载重卡车厂已经完成量产,并完成生产线调试,正在进行生产爬坡,所有零部件都可以自行生产,今年可以达成1亿美金的年产值,带动了至少1.5万?2万人就业。

科恩卡车的重点产品分别是5吨的5卡车和10吨的10载重卡车,零售价为5000美金和8000美金,与国内五大银行都签订了贷款协议。

科恩重工卡车项目已经稳定运行,完全吃下了斯太尔卡车的技术,但目前最高载重10吨的卡车,相比于一个货柜随便18吨起步,并不够用,只能说非常勉强。

超载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带来的问题更多,拉潘帕省修筑的高速公路等级只是普通水准。

圣赫塞希望科恩卡车制造厂能够根据集装箱规格研制一台载重20吨的大型重卡,而需要在欧洲采购技术和自行研发相结合,这是一个看问题了,那就是阿根廷人才不够。

哪怕圣赫塞已经为布兰卡市新建了6所新大学,但人才不是庄稼,阿根廷的汽车工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而且竞争压力已经快到了,大量国外汽车公司已经与总统府签约,科尔多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汽车厂最喜欢的两个城市,布兰卡市虽然人口众多,却很少汽车大厂来这里选择建厂。

布兰卡市的汽车工业更多的是圣赫塞培养起来的,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全国政治和权力中心,科尔多瓦也是阿根廷第二大权力中心,军队核心,蓝派大本营,而且工业基础不错。

布兰卡市更像是一个暴发户,知名度还没打开,人口多,在外资眼中,更像是一个大市场,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人口和钢铁,只是钢材成本并不占据大头,他们更愿意用进口钢铁。

最重要的是消息的滞后性,外资汽车厂进入阿根廷市场差不多是必隆下台的时候,那时候的布兰卡市至多全是一个中型城市,远离权力圈,除了红杉资本这样的“冤大头”,外资投资基本很少。

外资汽车只想占领更多的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没想过帮你实现工业化。

科恩牌卡车在阿根廷销量不错,也大量出口到巴西、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等国家,这些国家也在大量发展建设,科恩牌卡车比美国卡车便宜一半多,所以销量非常可观。

比起雷盾汽车项目,科恩卡车并不算特别夸张,但确实是为阿根廷汽车运输业做出贡献的,阿根廷铁路大罢工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导致国内运输出现很大的问题。

而拉潘帕省目前已经在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虽然名字叫高速公路,速度最高却只有80公里,尽管如此,这个速度仍然大大超过了落后的蒸汽机车,布兰卡市连接各个城市的公路已经基本修建成功,这些修筑计划都是同步进行的,大量的贷款被投入到高速公路建设中。

布兰卡市汽车工业园,已经被圣赫塞指定改名雷顿汽车工业园,目前占地从10000英亩不到扩张到超过30000英亩,几乎占据了卡尔德龙区的七分之一。

带来的好处也是惊人的,整个卡尔德龙区的工人数量突破了4万人,汽车配套公司突破200家,带动了一大批工厂的发展,而迪特利亚汽车也因此获益,希望从银行获得贷款扩大规模。

原先考虑到运输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汽车工业园在新阿尔塔区北部边缘,并不沿海,人口也是比较少的,但是区位条件也不错,临近新阿尔塔区的斯蒂尔钢铁大道。

阿尔塔区一分为三后,雷顿汽车被划分到经济最弱,人口最少,面积最大的卡尔德龙区,雷顿汽车成为卡尔德龙区最大的工业企业,跟本区绑定在一起,卡尔德龙区也成为了汽车城,科恩重工卡车工厂也一起打包了过来,汽车工业和卡车工业协同发展。

就行政区划拆分的时候,阿尔塔区并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三,这很容易削弱原先的发展势头,也没有太大的带动作用,阿尔塔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时候,还顺势把外围的两个县的5个镇也一起调整了,分别进行了合并。

这5个镇本身每个镇人口也不过几百来人,没有太大发展潜力,进行重组后三个区面积都挺大,经济也可以带动发展起来。

说没有潜力也是相对的,发展农业是很合适的,但大多数农场主经历十多年的经济动乱,大多都已经破产,郊外草场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