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居和民族融合成为阿根廷人新的挑战,特别是大量新移民的涌入,周边国家,印度裔,菲律宾裔等新移民的涌入占据了大量的底层工作。
这些廉价劳动力有效的推进了阿根廷的工业化,但也对阿根廷主体民族认同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鼓励不同族裔通婚,成为阿根廷各省各市对民族融合的主要工作,布兰卡市印度裔一条街首先被取缔,理由是太脏太乱,影响城市环境,印度裔被分散驱逐到工厂附近的工业园区。
各地出现的唐人街也都改造成开放式的,但保留了一定特色,在民间不允许出现过于独立的文化,这不利于他们融入当地,也不利于国家长久发展。
在奥兰市,工业化方式在这里发展壮大,近两年奥兰市新区建了三十多个新厂,除两三千人规模的大厂,一个中等厂需要的工人数量一般在500到800人,机械加工,氯碱化工、纺织、建筑材料等工厂发展起来。
污染也变多了,浓重的化学泡沫笼罩,纺织和造纸业污染比较严重,不过奥兰市发展并不多。
流水线是很多阿根廷人的第一份工作,能坚持做三五年的很不容易,奥兰市工厂越来越多,也让很多人开始进厂打工。
奥兰市周边的水电发展迅速,这里是很多河流的上游,电力价格便宜,超过20亿库容的水库就修了6个。
各种冶金原材料工业发展起来了,所以很多机械加工厂也选择在这里加工,加工好后直接水路铁路运输到全国各地。
东西老城区是奥兰市市最早发展的城区,城区内大多是老旧的低矮楼房,但它依然是最繁华且具有烟火气的地方。
新城区比较新,都是从荒地建设起来的,奥兰市周边农业并不发达,直到安第斯卷烟厂发展起来,才种植了很多烟草,最后是未来农业开发。
全市建设了具有完善基础设施的17个工业园区,为大批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在出口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有免至少5年增值税的待遇。
平等仍然是主流,只是不允许大量大规模聚集,而是要分散和融入。
新移民允许上当地学校,且不得被歧视,各种有特色的各种语言学校被收编为准官方学校,英语课程,汉语课程,俄语课程,法语课程,德语课程,作为语言类的选修课。
阿根廷华裔,印度裔数量并不算多,加起来已经有60多万人,数量可观。
相比之下,上百万巴西裔很容易就融入了阿根廷社会,他们阶层丰富,有的直接通过陆上通道前往阿根廷。
阿根廷边境大门大开,审查机制相当于无,吸引了很多国际劳工和新移民,巴西经济陷入危机,很多人失业。
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本身相似性很高,他们也乐于认同阿根廷。
内阁认为,引入过多的印度裔会对族群认同构成影响,所以对印度裔的引进开始变得严格起来,在移民政策上针对印度裔紧急刹车。
印度裔也不再是一大家子一起引进,而开始以富人,技术工人引进为主,新移民数量陡然降低9成以上,印度有钱人大多看不上阿根廷,英国更加友好一些,技术工人数量倒是有不少,但大多都是老殖民帝国主义的老油条。
很多来往印度的国际客轮开始停运,转向更近,更容易融入的墨西哥裔。
黑肤色的非裔仍然在禁止移民之外,但南非的布尔人,阿尔及利亚的黑脚,埃及的中东人,土耳其的突厥人,还有波斯人,马达加斯加人不在禁止列表内,相比之下,女性移民更容易获得移民资格。
高乔人仍然是阿根廷民族和国家的代表,也就是混血人种,以往阿根廷的目标是越混越白。
据阿根廷移民局统计,阿根廷印度裔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是对阿根廷美食文化的有益补充,但黑肤色的印度裔开始被民间抵制,阿根廷老移民们认为他们不遵守规则,而且抢走了太多的工作。
华裔数量达到了39万,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布省和拉潘帕省,科尔多瓦省,他们受到了欢迎,阿根廷内阁对古老的新华夏充满兴趣,尽管大部分华裔来自于西贡,马来亚,亚奇,印尼,秘鲁等国家,与新华夏的建议已经非常淡薄。
在布兰卡市,近8万印度裔已经有泛滥的趋势,他们非常抱团排外,小团体意识强,但也容易取得商业竞争的成功。
墨西哥裔数量很快开始超过印度裔,吃苦耐劳更低调的墨西哥农民是非常合适的新移民对象,墨西哥方言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方言可以无障碍交流。
查科大开发项目,已经有很多墨西哥裔农民参与其中,他们也获得了土地资格,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被用于土地耕作。
印度裔和华裔有很多已经开始有二代移民,他们也在鼓励生育的范围内,通婚现象变得更加普遍起来。
历史上,阿根廷统治阶层通过杀戮、迁移、同化、漂白、话语和法律的操纵等措施,将民族的白人性强加于其他种族之上,强行建构了民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