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 新农业部对抗巴统  阿根廷帝国崛起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革基本进入稳定平缓阶段,没有采取太激进的措施,缓解了矛盾。

1963年6月,阿根廷南部发生特大级雪灾,达洛斯跑到全国军事委员会,请求圣赫塞命令军队用装甲运兵车强运种子,因此项行动,冻死士兵27人,冻伤600多人,但因此保住了南方280万吨小麦和玉米的收成。

农业报纸声称,这是阿根廷版“冬天不会到来“战役,圣赫塞本人不得不亲自发布道歉声明,表示对南方天气预估不足,后续防务军南方军区士兵开启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御寒保暖设施建设,开发设计各种极地级别的防寒作战服,并在安第斯山地进行部队训练,占领火地岛行动因此受益。

“土地只认鲜血与粮食,不认眼泪“,这是达洛斯在1963年年度总结会议上说的话,尽管是大实话,达洛斯却也因为多年的负面新闻,加上年龄问题,不得不宣布提交辞呈,不会继续谋求内阁任职,让很多他的敌对者和迫害对象,都暗地里叫好。

“阿根廷农业部的每一粒麦子都沾着脑浆”,成为流亡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地主联盟宣言,他们大肆批评达洛斯并与曾经的敌人必隆联合起来,而达洛斯的支持者说,“他让阿根廷人第一次吃饱饭,代价不过是几具尸体罢了”。

1964年的达洛斯开始了大规模的缓和工作,内阁颁布特赦令,很多因为土地犯罪轻微或者无犯罪记录的地主提前出狱,大量人员获得减刑,死亡名单补偿工作也开始大规模进行,不少死亡人员后代获得大量补助,移居外国的也进行了补偿。

他的对手们形象的称呼农业部比国防部还残暴,建设兵团曾接受农业部和全国军事委员会的双重领导,确保在执行农业项目时拥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阿根廷军事电视台和农业部广播台都是一起播送的,一段时间内军农合一的阿根廷在达洛斯时代大量出现。

好在军队专业化建设阶段后,建设兵团退出军队机制,与地方行政机构合并,武器装备也大量转入地方警察部队。

1965年《阿根廷国防现代化纲要》要求陆军全面转向机械化作战,建设兵团的半军半农模式已经成为负担。

艾迪逊联合内政部推动《阿根廷建设兵团转型法案》,正式撤销建设兵团武装编制,士兵转业为农业工人或转入地方警察部队,基本完成历史使命。

国防部联合农业部出台建设兵团改制法案,允许军官和士兵成立新村庄和农场,优先承包国有农场。

财政部设立兵团转型基金,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培训,全国成立1200个兵团转型合作社。

原兵团耕地80%移交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20%划为国有示范农场,如第1机械化农垦师转型为圣赫塞市农业开发总公司,全阿根廷30多个建设兵团,50万兵团成员。

改组形成30个新的农业开发公司,主导高附加值产品,国有示范农场,由转型后的农业开发公司经营,用于技术推广。

安第斯工程兵团转属阿根廷水利建设局,成立安第斯建设工程公司,参与圣克鲁斯水电站建设。

原建设兵团司令部改设为查科农业特区管理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管理。

阿根廷武装警察部队接收12万支步枪、300辆装甲车,组建农村快速反应支队,武装警察部队实力大大增强。

阿根廷农村人口已经增长到3900万,占阿根廷总人口的63%左右,各地的农村人口扩张非常快,特别是查科大平原地区的农村人口,占比超过8成,而且是阿根廷新生儿贡献的主力,增长非常迅速,城市人口则是控制在2300万左右。

去年阿根廷农村流入城市人口超过30万,仅次于外国新移民数量,而阿根廷农村人口还在继续增加,避免无序城市化,鼓励农民定居,农村人口第三胎起享受土地继承优先权和教育补贴。

科恩内阁的农村发展战略是相当成功的,不仅粮食连年增产,而且人口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城市,很多以前没人的地方都变成了村庄,变得繁华起来。

从数据上来看,阿根廷开始逆城市化,就目前来看,完成目前的工业化建设,2300万已经差不多足够,接下来的几年会增长到3000万规模,而农村的人口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5000万规模不是问题。

去年美利坚的农村人口仍然有5400万,法国农村人口也有1200万,英国也是1200万,意大利农村人口1800万左右,联邦德国农村人口1500万,民主德国农村人口500万,其中联邦德国总人口约5800万,民主德国人口1700万。

查科大平原开垦计划和潘帕斯南部平原为了防止演变成美利坚的黑风暴灾难,继续在推行轮作制,防护林,按田字格布局,每500公顷耕地设50米宽混交林带,防止土地荒漠化。

成熟农业区则废除轮作制,以增加粮食产量。

查科大平原主攻大豆、玉米、棉花出口产业,复制美利坚中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