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曾继在太原大力发展军工产业之时,整个中原地区用风云变幻来形容非常合适。
首先是大唐东边的洛阳战场,在经历了与宇文化及手下精锐骁果军的战斗之后,李密的瓦岗军精锐消耗严重。
与此同时,占领洛阳的王世充这边也不好过,早就粮草耗尽的他,直接将洛阳变成了人间地狱,易子而食这种事情天天都在发生,甚至人肉都已经变成常规军粮了。
可即便如此,粮食还是越来越少,到了九月初十,能吃的几乎都已经吃完了,再这样下去,府兵们恐怕就要互相吃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世充发起了最终决战的动员令,洛阳守军以一种破釜沉舟的架势,朝瓦岗军杀了过去。
李密见状大喜,由于洛阳城易守难攻,强攻势必损失巨大,因此长达一年对峙中,他一次都没有试探强攻洛阳。
最大的期望就是耗死王世充,这样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洛阳了。
如今王世充终于忍耐到了极点,最终决战的时刻到了。
在开战前,王世充与李密都觉得优势在我。
李密这边不用多说,占领洛口仓的他,粮草方面是十分充足的。
这是优势,其实也是劣势,正因为粮草充足,前来投奔的人很多,可也因此导致瓦岗军士兵的素质良莠不齐,说白了,有很多都是来混吃混喝的。
这群人表面上听李密的,暗地里却都有各自的小算盘,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出现劣势,那就别指望他们能逆风翻盘了。
以前还没什么,毕竟李密掌握着一股精锐部队,完全可以压下所有不稳定因素。
可是在跟宇文化及一番死斗过后,这股精锐部队损耗严重,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李密的权威严重降低,特别是在与骁果军的战斗中,他还中箭落马,要不是秦琼冒死相救,他已经挂了。
主将落马这种事情其实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像瓦岗军这种结构松散的部队,有着严重的主将崇拜情节,许多人甚至会将主将当成神来崇拜。
一旦他们发现自家的主将受伤了,表现得不那么战神附体了,信仰就会立刻崩塌,到那时整体的士气与团结性都会大降。
总之,现在的瓦岗军表面上很强大,暗地里却是暗流涌动,充满了太多的不稳定因素。
而另一边的王世充就不用说了,粮草耗尽是劣势同时也是优势。
现在从主将王世充,到任何一个府兵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接下来的一战如果不胜,那等待着他们的就是饿死。
不是饿死就是战死,因此全军上下都像饿鬼扑食一样,散发着拼命三郎的气势。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世充与李密的大决战开始了,结果是王世充逆风翻盘,一举击溃了瓦岗军!
李密在王伯当等将的拼死保护下,仅仅带出两万残兵。
本来李密这个时候还是有选择的,那就是去投靠镇守洛口仓的徐世绩,但就在投靠前夕,他想到当初诛杀瓦岗军原首领翟让时,徐世绩也挨了一刀,差点就挂掉。
一旦徐世绩心里还记着当时的一刀之仇,很可能痛打落水狗,直接把李密给宰了,为崔让报仇!
总之习惯玩阴招的人,看谁都是阴险小人,李密现在就是这种状态。
于是乎,他放弃了投靠徐世绩这唯一的生路,直接带领两万残兵向西,入关投靠了大唐。
王世充这边,打败了李密之后,不仅得到了大量粮草,解了洛阳的粮草危机,还俘虏了瓦岗军的众多将领,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大唐名将秦琼与程知节。
洛阳战场这边,最终以王世充的胜利而告一段落,而大唐西边的战场,李世民与薛仁杲足足对峙了两个月,直到陇西军的粮草耗尽,同时内部矛盾暴发,这才率兵杀出。
这一战开打前,陇西军不仅仅是粮草耗尽,同时由于政治斗争的关系,还弄得军心涣散,士气大降。
因此当李世民率军杀出时,陇西军几乎是一击即溃,完全没有打出他们应有的实力。
而李世民这边则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大唐战神”
在正面击溃陇西军后,李世民直接放弃步兵,只率领五千骑兵不断地猛追。
这一追就是三天两夜,每当陇西军以为甩掉了唐军,想休息时,李世民都会率兵杀到,他们就不得不再次逃跑。
在这个过程中,被杀的,被累死的陇西兵不计其数。
同时,连续的追击,对于唐军也是一种考验,不说别的,光是李世民在追击的最后一天时,也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将领劝李世民停下来休整,以防遭到薛仁杲的伏兵,但李世民根本不听,不断下令追击。
最终在擒获薛仁杲时,一众将领在钦佩之余,询问李世民为什么敢执行如此冒险的战术。
“哈哈哈哈,这其实很简单,薛仁杲的手下都是陇西人,他们背井离乡到浅水原来作战,前前后后已经快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