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2章 周忠还朝(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  汉道天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策、周瑜走进了路北的大宅。

十年前,孙策受周瑜之邀,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那可能是他有生以来最舒心的一段时间。家庭的重任有父亲孙坚扛着,身边有志趣相投的同龄好友周瑜相伴。

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在之后的十年艰辛的对比下,这两年的时光格外温馨,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无数次梦回。

但此刻,他身在舒县,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

眼前的宅院,不是他记忆中的宅院。太新,还带着呛人的白垩味。

“公瑾,令尊这时候修缮宅院,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啊。”

周瑜转身四顾,也有些陌生。

其实不用孙策说,还没进门,他就父亲这么做不太合适,只是身为人子,他也不好当面直言。

孙策虽然直率,也是憋到现在才说。

“伯符,你说,朝廷会如何处理庐江的舆情?”

孙策转头四顾,没吭声。

他也不知道朝廷会如此处理庐江的情况。这几年,他听多了关于年轻天子的传说,有真有假,有些近乎神话,令人难以置信。

这大概也是他入朝的动机之一。

当面看一看年轻的天子,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传说的那样高不可攀。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想看看天子是否如周忠所说,能够让他走得更远,一从所愿。

“补旧不如建新。”孙策叹了一口气,转身往回走,准备回驿舍去住。

这似旧非旧的宅院,让他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就像在战场上,明明眼前一切正常,却让他有一种危险就在身边的感觉。

“伯符?”

“我回驿馆去住,你呢?”

周瑜想了想。“我难得回来一次,还是要陪陪父母。”

孙策点点头,转身走了。

“明天见。”周瑜抬起手,想和孙策打个招呼,孙策却已经走远了。他举着手,看着孙策的背影,一时怅然。

这次遇到孙策之后,他就觉得孙策有些异样,不像之前那么亲近。此时此刻,这种感觉更加清晰,更加强烈。

也许,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

周忠在舒县停了两天。

他没有出门,但每天都有访客,络绎不绝,但谈的内容大同小异。

都是希望他回朝以后,能向天子求情,不要在庐江度田,或者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强行铺开。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依附袁绍,也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是霸占来的,凭什么就这么交出去?

有人倒是做出了让步,要度田也可以,按市价赎买。

看着这些或义愤或委屈的乡党,周忠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自己也很纠结,周氏作为庐江大族,同样拥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推行度田,周氏根本供养不起那么多人,让每個人都去耕种,自给自足,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事情该怎么解决,他也没有好办法。

他只能尽力安慰来访的乡党,朝廷没有强行度田的想法,现在只是试行。试行就是要解决潜在的问题,探索解决之道。

兼并让不少百姓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流民、贼寇,甚至是黄巾,这都是大家眼前看到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再来一遍。

朝廷有心探索解决之道,诸位也要想想办法。朝廷将在年底举行会议,寻求治道。你们要是有什么建议,不妨推举代表,赶往长安,参加会议,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煽动叛乱,甚至自己举兵这种事,想都不要想。

如今天下初安,天子虽不想用兵,诸将却有建功立业之心,你们不要乱来,坏了自家性命。真要成了叛党,那就不是度田的事了,而是抄家。

众人听懂了周忠的警告,纷纷表示赞同。同时表态,自己是良民,忠于朝廷,与山里那些贼寇一点关系也没有。

看到这些人一本正经的样子,周忠的头有点疼。

善意的提醒叫不醒装睡的人,该死的终究还是会死。

他能做的,就是在阎象送行的时候委婉地提出要求,不要急着动手,或者上奏,等我到了朝廷,请示了天子再说。

阎象答应了,这个面子要给。

离开舒县,周忠重新踏上征程。他心里有事,不愿意多耽搁,除了借信宿的机会了解一些当地的民情,拒绝了所有的宴请,一路急行。

五月初,他赶到了长安。

五月的长安已经进入初夏,城里城外一片翠绿,就连残破的废墟上都爬满了绿色的植被,看起来生机勃勃。

周忠安排好孙策、周瑜后,赶到宫里报道。

光禄勋邓泉对周忠说,天子这几天不在宫里。城南正在修太学,上林苑正在修讲武堂,他大部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