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综大喜,连忙从一旁借了纸笔,写上住址,恭恭敬敬地送给刘协。
刘协接过,收在袖中。
他知道胡综是谁,也有招揽之心,但这里却不是合适的场合。留下地址,回头再去看看,说不定会有更多收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胡综一起读书的想必不会是庸人。
正说着,伏完的课告一段落,堂上的人没怎么动,堂下的却大多起身,有的只是活动身体,有的却摇头叹息,准备离场。
看他们那样子,刘协知道胡综所言不虚。
想参加考试的人不少,但真觉得自己的机会的人却不多,不少人还没参加考试就打了退堂鼓。
刘协与胡综拱手告别,径直往后堂去了。
胡综看着刘协的背影,眼神变幻。他转身出了讲堂大门,四处一看,便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骑士,恍然大悟,用力一拍大腿,转身匆匆去了。
刘协来到后堂,伏完正在喝水,几个弟子围在一旁,有的服侍,有的请教,其中还有一个年轻女子。
见刘协走来,年轻女子起身避开,伏完也连忙起身行礼。
与伏完见礼完毕,刘协入座,开门见山的问起了考试的事。
他知道太学入学有门槛,却不知道这些门槛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是摸索阶段。伏完用考古文的办法来决定入门的人选,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通用办法,他需要问個明白。
伏完听了,坦然说道:“这是臣自己的办法。”
“为何?”
伏完一声叹息。“陛下还记得洛阳太学的情形吗?三万太学生,真正用心读书的不足一成,剩下的人忙于交际,读了几年书,连最基本的文字都不通。这样的人入我门下,岂不是浪费朝廷的钱,浪费我的时间?”
刘协点点头。“仅此而已?”
“陛下以为他们想入我门下,只是为了学问吗?”
刘协眨眨眼睛,忍不住笑了一声。
伏完虽然老实,却不傻。
伏完虽然官居少傅,与他皇后之父的身份不符。但天子尊重皇后,将来伏氏延续门第的可能性极大。入伏完门下,前程显然要比师从其他祭酒更光明。
“臣不想成为那些人拾青拖紫的捷径。想入我门下,就必须是真心向学的,一心想入仕的不如不要。”
刘协觉得伏完很清醒,但办法却有些不妥。“可是少傅考他们古文,就算有人真心向学,没有《说文解字》,怕是也无法通过考试吧?”
“这个就不老臣的责任了。”伏完也有些不满。“陛下不妨去问问唐夫人,为何一部书要卖到一金这么贵。贵也就罢了,数量还少,我听说总共就印了三百部,其中还有近百部根本不卖,只是用来送人。”
看着一脸肉疼的伏完,刘协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汉代的私学兴盛,大儒有弟子上万的,但真正能接受大儒教诲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弟子也弟子之间有很大不同。
最简单的是记名弟子,只有名义上的师生关系,可能从来没见过面,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学问传承。
这一类人,只是弟子的外围,不算真正进入师门。
真正入门就学的又有不同等级,比如有入门,有登堂,有入室。
能在堂上听讲的就是登堂,大多是伏完的入门弟子,这些人都是有明确的学问传承,也就是所谓的师法。
刚才刘协就看到,在堂上听讲的弟子中大多有《说文解字》,至少是两人合用一部,也就是说,唐夫人印出的精装版《说文解字》中,至少有二十部到了伏完师生手中。
二十部就是二十金,即使是对伏完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高昂的书价影响了伏完的教学,他当然不爽。
但刘协却明白唐夫人为什么这么做。
她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随着书坊越来越多,将来迟早会实现一郡一书坊,她主持的文秀书坊如何才能立足?那就是打出口碑,做最好的书坊。
这部精装版的《说文解字》就是为了在读书人中树立口碑,让他们知道,能在文秀书读出精装版的著作,才是学术的最好体现,拥有一部文秀书坊出版的著作就是学术品位的象征。
不仅对学者个人如此,这甚至已经成了一郡一县是否有足够学术高度的标志,《说文解字》的印行,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汝南人杰地灵的标志。
实际上,《说文解字》能够有这样的地位,除了这部书本身的学术含金量之外,和大量的汝南籍女子有关。
比如袁权。她是第一个提出《说文解字》可以用为教化教材的人,而且亲自编写了简化版,对推广《说文解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和《说文解字》享受同等待遇的书不多,眼下还有一部《论衡》正在筹备之中。
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