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论势(中)
如果不是确定白文先并非穿越者,朱子明都忍不住想扒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是咋长的,怎么把天下大势预料的一点不差?
历史上,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完成一统南方的任务后,都还没等朱元璋北伐中原,一统天下,元廷自个就先掐了起来。
他们是生怕自个死的不够快,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大军阀势力在中原大地互相攻伐,自相残杀。
真的,感觉老天爷都在帮助朱元璋实现天下一统的伟大目标,这就是真龙天子的待遇吗?咱要不要也去南方跟他争一争呢?
“老爷子,你给个准话吧,咱们到底该往哪里发展?”
朱子明自个想不太通,他最希望的当然是往南去,但一想到要跟南方一窝狠人争夺,心里不免就没了底。
可不往南去,往西去他极有可能如同历史上刘福通那样,成为横亘在元廷和南方起义者之间的屏障。
独自一人面对整个元廷狂风暴雨般的袭击,为身后一群人遮风挡雨,打生打死活没少干,结果还没一人领他的情,你说悲催不悲催。
“那要看贤侄自个的想法,往南往西皆可,不过老夫建议贤侄往南去,把整个中原让给刘福通,让他替贤侄挡住元廷刀兵,贤侄则在南方休养生息,等到将来一统南方之后,择一良机自荆襄、江淮两地而出,两路大军北伐中原,一统天下不算难事!”
这是一条相对切实可行的法子,比起在北方大地与元廷作战轻松很多,类似于摘桃子的打法,白文先较为看好。
只是白文先内心其实也没多少底气,他毕竟不是后来者,不知道接下来的十几二十年内北方究竟会乱成什么样子?
生怕出现一位雄主,一统北方大地,届时以泰山压顶之势碾压势弱的南方政权,那将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的事。
君不见前车之鉴乎?
南宋朝廷占据江南,人口众多,富的流油,结果如何?
连偏安一隅都困难万分,最后在蒙元朝廷的碾压下,崖山海战,背主跳海,何等灿烈的画面,距今还不过区区数十载。
殷鉴不远之事,留给人的印象也最为深刻,故而在白文先看来,欲图争霸天下,财富往往不是关键,关键因素还是看人。
北方人面对南方人天然存在优势,首先身形壮硕高大,又有骑兵这等利器,假若组织得当,碾压南方压根就不是事。
从北往南打,越打越富庶,越打越暖和,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打。
从南往北打,越打越荒凉,越打越寒冷,可能打到后面,刚刚摸到别人家门口,一场大雪下来自个人就节节败退了。
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一个政权人多人少并不能起到决定性因素,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看谁的战争动员能力更强。
历史早已做出了证明,如果人多管用的话,就不应该有五胡乱华,不应该有大辽帝国、蒙元帝国相继蹂躏大宋帝国,后金更加不可能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国。
因为他们都是少数民族,人口远比汉族人口少,然而事实是他们成功了,所以人多人少真不是关键。
农耕文明真正得以碾压游牧文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使得农耕文明就像吹气球一样的快速发展壮大。
仍旧保持游牧习惯的游牧文明,面对进行工业革命后的农耕文明,那就真的只有跪在地上喊爸爸,求爸爸别打我!
有点搞笑,但事实就是这个样。
不过朱子明究竟该作何选择关键还是得看他自个的意思。
首先从他自身出发,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颖州已经越过淮河秦岭的南北分界线。
作为一个北方人去往南方割据势力,会不会“水土不服”是关键,能不能处理好跟南方氏族的关系是根本。
一旦处理不好,势必将陷入三国时期孙策、孙权两兄弟的窘境,一个被南方氏族暗算刺杀,一个则被氏族拖住后腿,甚至差点直接被卖。
当然,事情肯定是能够解决的,至少朱元璋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但朱元璋的成功因素很复杂,首先在攻下金陵之前就已经拥有好几万兵马,拥有了淮西勋贵这个武人集团。
再从地理因素上分析,朱元璋发家地濠州距离金陵差不多就三百里,可颖州距离金陵就远多了,至少是远了一倍,想要打到金陵去,多半还得从濠州借道。
这种事情也就能想想,在一代狠人朱元璋面前,你想偷他的鸡,怕不是他来掏你的屁股。
再者最为关键的一点,即便他想往南打,也找到了往南打的路,刘福通、潘诚会同意他南下吗?
不可能,压根就不可能!
红巾军的重点目标一直在北方,一直在蒙元朝廷身上,后续还会进行北伐,期盼着彻底打垮蒙元朝廷。
他突兀的提出往南发展,分兵等于分势,强势变弱势,刘福通即使傻到智商被狗吃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