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修路(上)
面对李善长的马屁,朱子明笑着摆了摆手。
基本的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如果不是因为多了几百年的见识,在唐宗汉武两大帝王面前他连提鞋都不配。
不过李善长既然都拍马屁了,自然是要把朱子明拍得舒服。所以又对着朱子明一顿狂吹,将得现场氛围抬到了顶点。
这一天的谈话肯定不止吹捧,如果只有吹捧也不会名传后世,不会被后人奉为君臣问对的经典。
有言曰:明君贤臣谈笑间,定一国之基也!
两人商议到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决定全面废除徭役制度,官府用工一律改为雇佣的方式。
一旦改用雇工的方式,大兴土木将不再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恶政,反而成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一件实现货币循环往复的好事。
此举跟摊丁入亩一样,是一项真正能给普通老百姓带去实惠的善政,极大的减轻了压在老百姓身上的负担。
压根不用去想,全面废除徭役的政策一定会获得广大百姓的欢迎。
现实也正是如此,当废除徭役的政策颁布实施后,无数老百姓都不禁感动得跪在了地上。
而后在各自乡长的带领下,向着金陵所在的方向叩首参拜,山呼海啸般的呼喊着“吴国公”的名号。
徭役制度自先秦时就有了,各代有各代不同的叫法,但无一例外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强制剥削。
有人或许会说纳税不也一样是强制剥削吗?
反正都剥削了一次,还怕剥削第二次吗?
好吧,这还真不一样!
首先纳税是必须的,没有税收如何维持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
其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税收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财富的再分配。
就像朱子明之前想的那般,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把收集到的“水”再放给每一位劳动百姓,完成政府对财富的再分配。
最后如果没有税收制度,国家贫富差距将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拉大。
贫富差距拉大,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对谁都没有好处。
而徭役制度相比税收完全是对人身自由的强制剥削,强制要求老百姓无偿劳动剥削剩余价值,所以时常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朱子明眼下将徭役制度废除,短期内看似吃了点亏,但放长远去看,以此刺激经济生产的手段,未来他能赚取到的东西将超过十倍百倍不止。
这也是朱子明下定决心废除徭役制度的原因。
废掉徭役制度,斩断官府伸向老百姓的爪子,保护处在弱势方的老百姓,同样也是他作为整个东南省三千万老百姓统治者的责任和担当。
无论这个担子有多重,他都必须把它挑起来。
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嘛!
……
话不多说,目光转回朝堂之上,因为朱子明最近又闹幺蛾子了!
“启禀上位,依臣下之见,实在没必要修建大驰道至杭州,若是上位觉得杭州一带的钱粮赋税不便运送至金陵,大可拓宽运河便是,相信以水运之力,足以化解一切困难也!”
刘元礼很不理解,为何要在即将进攻江西的关头上马如此之大的工程,难道就不怕御使民力过度,导致治下百姓发生民变吗?
还有他也搞不懂李善长到底在想些什么,难道真的到了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不顾礼义廉耻,丢掉自己作为臣子节操的地步了吗?
他不懂,有太多的不懂!
而此刻面对颇为倔强的刘元礼,朱子明也不由得满头是包。
很多时候刘元礼的性子都很温和,给人一种软绵绵没力的感觉。
但这并不代表刘元礼内心没有自己的坚持,只是一般情况下,朱子明没触碰到他的底线而已。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朱子明一边要动大动兵戈,一边又要大兴土木,这在刘元礼看来无论如何都是好大喜功的表现。
如果再不加以劝阻,任由朱子明胡作非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怕是就要毁于一旦了。
“刘先生,刘先生为何不听听学生的解释呢!”
此刻无奈的朱子明也只能拿出他和刘元礼的师徒身份来打感情牌,可刘元礼就跟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样,一点也不想听朱子明的解释。
毕竟这能有什么好解释的,打战要耗费近四千万贯,修建金陵至杭州的大驰道没有两三千万也下不来。
哪怕朱子明跟他说了,整个工程将分做五年完成,平均算下来每年的投入并不是特别多,可刘元礼依旧觉得此事很不靠谱,甚至很扯淡!
南船北马,这在古代几乎是一个人们出行的常识。
在南方你就好好的坐你的船,在北方你就好好骑你的马,因地制宜地发挥出各自最大的优势,才是最为高效且实际的运行方式。
真要不顾客观因素乱来,除了给自己找不痛快外,刘元礼实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