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适合甘蔗生长,新种植的蔗田,每一年里,能从中得银二三十万两的利润。
除了甘蔗,另一项大头利润所在便是茶叶生产。
自万历三十八年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将第一批中国茶叶,从福建贩回欧洲,有荷兰作榜样,诸如英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等,便纷纷开始通过海贸从中国大量出口茶叶。
所以台湾开发的潜力,与之前的山东比起来,也分毫不差,罗虎已在憧憬未来,只要把台湾建设好了,再给予人民好政策,沿海地区的百姓就会来投奔他,他的势力也就能不断壮大。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清军攻克南京之后就会迎来一段长久的休整期,罗虎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大陆那边发生一些变化,自己借机挥师北上,为华夏扫平夷狄腥膻。
……
一六四五年十一月,广袤的中华大地进入到了漫长严寒的冬季。虽然比原本的历史晚了整整半年,但是满清还是取得了惊人的军事胜利,大顺和南明都被打垮了。大顺农民军不仅失去了全部占领的地方,大顺国皇帝李自成也在阿济格部的追击下在湖北被打死,大顺政权已亡,只剩下一支还有相当实力的武装。
同时,南京永宁朝廷在多铎统领的清军面前几乎毫无抵抗就土崩瓦解了,那些忠于大明的遗老遗少无比震惊,他们之前还希望南明能像东晋和南宋一样偏安南方,现在永宁皇帝被俘,大明威信扫地,士人纷纷议论,朱慈烺甚至不如他老爹崇祯皇帝,崇祯好歹吊死在了歪脖子树上,朱慈烺则是被活捉了,等待他的只有被屈辱地砍头。虽然多铎仍能礼遇他,给予他一介帝王的尊严,但聪明人都知道,朱慈烺的脑袋已经不长在他的脖子上,说不好哪天就会搬家。
大顺农民军元气大损,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南明朝廷君主被俘。对于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来说,清国的两大对手大顺、南明都已经被彻底打垮,剩下的事不过是接管地方,享受胜利果实而已。
多尔衮传谕兵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七省遵依表文尚未报到,应速行遣官招抚,在京文武官员不拘见任、家居及士民人等,有情愿输忠效力的,准赴兵部报名,验实,赍捧敕谕,给赐路费、马匹前去。事竣,有功重加升赏。该部即出示晓谕。”
消息一公布,一些热衷功名的无耻之徒立即看准这是凭借清朝兵威,谋取富贵的大好机会,于是自告奋勇,要求出使。
这时在山东淄川的孙之獬是欣喜万分,他觉得自己等待了许久的机会来了。
孙之獬的名字很有意思。“獬”为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见有善恶争斗就用硬角去顶恶人,可见孙家在此子降生后曾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做一名惩恶扬善的斗士,只是命运弄人,孙之獬品行极差,在大明未亡前就已经臭名昭着。
孙之獬是山东淄川县人,生于万历十九年,万历四十三年,他高中举人,天启二年,三十一岁时又中进士,但是这人满脑子钻营思想,当时阉党魏忠贤权势正盛,孙之獬很快就投靠过去。
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上吊自杀,朝中官员纷纷上疏,要求崇祯帝下旨,焚毁由魏忠贤主持编撰的《三朝要典》,但孙之獬却在这个时候逆流而上,上疏要求崇祯帝为《三朝要典》作序。此举,孙之獬不是不识时务,而是哗众取宠地豪赌,他想以所谓对故主的忠诚来换取在新朝的官位。
但当时的崇祯并不糊涂,最终《三朝要典》被烧,孙之獬也被赶回老家。经过这场变故,孙之獬非但没有反省,反而在等待新机会,他觉得自己是一定要飞黄腾达的,至于用什么手段并不重要。
罗虎的军队退出济南后,满清派遣侍郎王鳌永招抚山东,王永鳌是淄川人,与孙之獬是同乡,孙之獬知道此事后立刻投降,他为了向满清表示忠心,倾尽家财,组织武装力量,镇压抗清义军,他的行为得到了王永鳌的赏识,王永鳌将其功绩上报朝廷,孙之獬不久即被招入北京,擢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顺治以前,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下来,各种朝廷仪节也不像以后那般严格。那时满清朝贺时分成两班,满清官员和汉朝官员互不掺和,汉臣和满臣上朝时,服装也不一致,满臣身着满服,汉臣皆着明朝官服,朝廷也没有规定汉臣上朝必须穿清廷规定的朝服;反正各走各的道,各站各的边,彼此相安无事。
但是孙之獬这个政治小丑为独得满清欢心,有心标新立异。一日上朝时,众人发现他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上疏说:“臣妻放足独先,合家剃发效满制。”上奏完后很自然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眼高于天,哪能容忍既是下属又是汉臣的孙之獬与他们同班?于是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附炎趋势,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