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4章 卖花生的年轻人  抗战从民兵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桌上飘荡着香气,虽然没有肉,也有三样蔬菜,抗战时期全国都十分艰难,河口村这样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大家笑着上桌,互相谦让了一下,正准备开饭,却见喻林匆匆走了进来。

“书记,这边。”

张柱来拉他,却被他一闪而过,然后附在他的耳朵边说了一句话。

作为主人的张柱退了几步,脸上没有了欢喜之色,看了看苏岚和舒惠远,努了努旁边的房间。

大家便知道有重要的事情发生,见两位领导出去了,大勇站起来将张柱拉来坐下。

“该吃吃,该喝喝,天塌下来有她们高个顶着。”

这时河口村的人越来越多了,大院东大门的门上插着红旗,贴着标语,进出的人,就象织布穿梭一般。

百姓们慢慢走了进来,看着这样热闹的场面,大家都十分欢喜,要知道云中山很久没有这样闹过会了。

大院里虽然人多,但秩序井然,自然有工作人员举着各村的村牌,引导群众就座,座位也是由低到高,前面坐的是妇孺,后面坐男人。

操场上抗大分校的学员们正在杨君的带领下准备着节目和讲演,还有成箱成箱的宣传单和小册子。

学员们正在排练的不但有歌舞,还有郝铁写的小品剧本。

这些学员对这种小品剧本十分喜欢,感觉比话剧简单,比戏曲更能贴近人心,并且编排起来也十分容易,上台人物也不用很多,训练起来快速而方便。

最关键是小品不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就算是乡下目不识丁的乡亲,也能看懂,并且乐呵出声。

白求恩军医分校在凌红的带领下也参与节目的编排,乡亲们看着这么多大闺女,觉得眼睛一下就亮堂了许多。

特别是那些没有婆娘的年轻人,更是目不转睛的盯着这群女兵,而她们早就见怪不怪,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反而是大方与之对视。

这样反到是那些年青男子的脸色先红了,然后撤回了目光,惹得那些姑娘们抿嘴偷笑。

不是抗战英雄,不是支前模范,很有些自惭形秽,怎么好意思跟她们搭腔呢?

总得有可以让人家赞赏的行为才好吧?

自从这些女兵来到这里,云中山各乡村的抗战热情如烈火烹油一般高涨,不少的年青人都暗暗憋着一股子劲,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让这些漂亮的姑娘刮目相看。

正面台上挂着一条红幅,写着“欢庆新年”,台上已经摆着好桌子和椅子,每张桌子上放着写上了名字的铭牌。

秧歌队最先进来,欢笑的调子让大家扭得更加欢乐,在唢喇声中突然来上几声大鼓,更加能显示大家快乐的心情。

而密室里的苏岚红了眼睛,她和舒惠远、萧茗等人慢慢脱下了军帽。

看着手中的情报,她知道,这张用生命传递出来的情报不光救了云中山支队,也救了无数父老乡亲。

袁海和刘大卫为了传出这扮情报,想尽了一切办法。

宁化镇的西城门守着一个班的鬼子,看着沙袋后面黑洞洞的机枪口,还有两条滴着口水的军犬,所有人都闻到不同寻常的味道。

城里城外都有沙袋,也就是等于两层防守,无论是想进城还是出城,都要闯过两道关隘才行。

从今天早辰开始,就连进城门都不被允许了,整个镇子进入了完全封闭状态。

这是宁化镇第一次实行封城之举,知道内情的人心中明白,关键时刻就要到了。

一名年轻人在街头支起摊子卖花生,他的摊位正对着鬼子指挥部的大门。

炒花生的香味吸引了几名鬼子兵,摊主看在眼中,连忙堆起笑脸,谄媚地迎上前,殷勤地递上一把花生。

瘦矮个那名鬼子兵“嘎嘣嘎嘣”嚼了几口,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哟西,哟西”

这位摊主是这里的老熟人,他在这里做买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鬼子们对他印象很深。

因为他总是笑脸迎人,而且数学似乎不好,找钱时往往多给个几毛几分的,少给钱也不计较,对于赊账也满口同意,过后也不追讨。

他的花生摊顾客越来越多,不少鬼子都成了铁粉,每日进出必来二两花生,当然都是赊帐。

摊主名叫张松,是云中山本地人,以前跟李轶一起做过工,李轶加入革命队伍之后,经过考查,也吸引自己这位好朋友进入云中山支队。

因为做得一手好花生,苏岚便让他回到宁化镇,争取成为一名“汉奸”。

宁化镇对云中山支队来说十分的重要,要对敌情做到知己知彼,就需要得力的同志打听敌人消息,土生土长的张松因此被选中。

“岩濑队长早。”

看见鬼子小队长,张松一如既往地谄笑迎上前去,岩濑队长毫不羞愧地啃着免费花生,拍着张松的肩膀。

“你的,良心大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