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曹轩发迹之前,是连碑都没有的,一是没钱,二是人少。
后来有了钱,社会环境也变了,无所谓人少与否,所以就开始折腾。
曹轩最新一次回老家,那个祠堂里外里两进院,门面牌坊修的极好,家族的牌位全部供上,还请了两个亲戚里年纪大没啥工作的老头当“庙祝”。
不过,这个曹家祠堂外表华丽,但人丁是很“寒酸”的,把全部逝去的先人牌位请进去都显得特别空。
原因就是曹轩这一支是逃荒来的,根本没有多少人,至今不过三十多户。
曹轩这支带着逃荒过来的是他太爷,也就是曾祖,其他几支都是和曹轩太爷一个爷爷的堂兄弟。
泥腿子之出身,饭都吃不饱,谁记得祖宗是谁,甚至等老人都走了,曹家后辈至今都不知道自家是从冀省还是晋省逃荒过来的。
所以,老曹家的族谱是从曹轩太爷的爷爷天祖开始论的,再往上就啥也不知道了,曹轩本人是第六代。
一共就这点人,前几代还许多人记不全,跟南方那些大宗祠简直可怜,但架不住曹家有钱,老一辈愿意弄这些东西,曹轩也就随他去了。
这种宗祠有它的坏处,但也有它的好处。
曹轩和几个负责的老头打好关系,很多事就可以以家族的名义处理。
比如很多亲戚买个房、结个婚、上个学、找工作等事都来找曹轩,让人不厌其烦,自家亲戚又不好生硬拒绝,管又管不过来。
所以这时候中间多了一层,几个老头可以帮他挡住很多事,曹轩顶多是掏点钱。
只要省心省力,也不会让他父母为难,这钱曹轩掏的心甘情愿。
大华从小在国外长大,对于这种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连连追问,特别对族谱非常好奇。
曹轩就告诉他:“绝大部分中国男人都难以抵挡的一种诱惑叫做光宗耀祖,如果能在族谱有所记载,那绝对是此生无憾。”
旁边的何老师和黄三石也深以为然,这是一种独属于男人的浪漫。
“那曹老师呢,您在族谱有没有不同。”
大华敏锐的意识到关键,正问到了曹轩的痒处,他露出矜持的笑意:“我在我们家的族谱,单开一页记载生平。”
这下何老师和黄三石都羡慕的看向曹轩,曹老板脸上的笑容就更灿烂了。
“我在2008年京城奥运会开幕式献唱的事迹,有幸被记在了我们当地的地方志上面,也是单开一页哦。”
黄三石和何老师:“……”
拳头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