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序章:三国并立  伶人宠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际,整个洛京城都能听到,她们三人自然也是早就听到了的。

在她说完后,她们三人互相对方望了一眼,关于这二十七下钟声,这意味着什么,她们作为官家女自然也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

那就是——陛下驾崩了!

陛下驾崩,洛京城所有官员夫妇每日都要进宫哭祭。

作为东宫太子太子妃更是每日都在待在皇宫里主持一系列的丧仪,是以太子府中事务暂由萧良娣管着及太子府内侍总管李洵协助。

明光照耀的武英殿内,跪了一屋子的人,里面的哭声哀嚎悲切夹杂着殿外的倾盆大雨打落下来的声音。

仁宗皇帝的妻子,樊皇后更是几度哭晕了过去,她的眼睛也是红红的。

樊皇后一身素服守候在床边上,拉着仁宗皇帝的手,声音嘶哑悲切,连唤了几声“夫君,夫君”。

似是不相信他就这么离开了,她抓紧他的手使劲地搓着搓着,直到她自己的手都搓红了,也不见他的手有半丝温暖。

搓得她自己的手再红再疼,她依旧不愿放弃,手搓不暖和,她就朝自己的手上哈着气搓着他的身体,他的脚,他的脸。

口中声声悲切的喊着“夫君”两个字,总之势要将他唤醒为之。

无论宫中嬷嬷侍婢如何苦劝也无用,直到东宫太子来了,亲自劝了她,才停住了手上的动作。

宫外,连续响起几道“轰隆”的雷声,响得人心惶惶不安。

轰隆的雷声、狂风暴雨,这更像是老天舍不得这位在位四十三年的仁宗皇帝,连老天都在为他悲鸣哭泣。

仁宗皇帝性子温和,天性仁孝,对人宽和,不喜奢华,常以“为人君,止于仁”来告诫自己。

是以百姓也极为喜爱这个皇帝,称颂他为“仁德之君”。

在他在位的四十三年以来,最是得民心所向的。

仁宗皇帝减轻百姓的田租赋税、重农抑商等措施,使陈国的经济繁荣,百姓生活也富裕了起来。

仁宗皇帝这一生,在百姓中沦为美谈的不是他的功绩如何,而是他与陈皇后樊氏的爱情故事。

这故事也俗,就是英雄救美反过来美救英雄的故事。

据说仁宗皇帝当年私访时,不幸掉下了悬崖,恰好被当时的樊氏路过,救下了他并带回了家中救治。

而就在那段养伤期间,两人互生了情愫,而樊氏也大胆,性子也不扭扭捏捏的。

即是心中心悦于他,就狭恩求嫁的问他是否心悦她,并要求他娶她。

好在仁宗皇帝也是对她有欢喜的,若是换了别的男子,估计再有好感也早就不喜了。

两人互换了定情之物,待他养好了伤他就回宫了,而他也重守承诺,回了宫就向太后说明了情况,以周礼三媒六聘的娶了樊氏,立她为后。

在那之后,仁宗皇帝更是为她散去后宫未承宠、未生子的后妃佳丽,独宠她一人。

东宫太子更是出于她的腹中,自他一出生起,就被仁宗皇帝立为东宫太子,亲自放在身边教养他,为他请最好的老师。

从乡野女子到一国之母,可以说是麻雀飞上了枝头做了凤凰。

被上天眷顾的樊氏更是得到了一国之君的痴情爱重。

而作为深情的一国之君仁宗皇帝,更是成为了万千姑娘家梦中儿郎。

当年官宦世家的每个姑娘都想成为那位樊氏,入宫伴君左右,无一不羡慕嫉妒这位皇后樊氏。

可见仁宗皇帝的魅力是有多大了。

仁宗皇帝因病驾崩,离开时倒也走得安详,只是苦了皇后樊氏了,至此宫廷中又多了一位守寡的女人。

仁宗皇帝停灵了二十七天后,就入葬于皇家园陵。

年方十九尚未及冠的太子登基,取年号天嘉,已来年定为天嘉元年,可以说是少年天子了。

太子嫡妻太子妃,琅琊王氏入主中宫,成为陈国第三任皇后,享母仪天下之尊。

封原先帝生母为太皇太后,先帝嫡妻、太子生母为太后,一人住长安宫,一人住长乐宫。

因武英殿曾是先皇在此处理政事之所,新皇不愿打扰先帝,主动住到旁边的宸佑宫作为他的寝宫及处理政事的地方。

宸佑宫,素服着身的陈乾翻看完这些日子堆积如山的奏折,抬手按了按眉心。

父皇走的这些日子,真的是好累。

面容上一脸的疲惫尽显,胡子拉渣的也好些日子没有修饰了。

不过面容再狼狈也不影响他,还是如此的俊朗帅气,一点也不减作为太子殿下的威严。

陈国国丧三个月,下旨在丧仪期间皆要禁乐禁宴禁止一切活动,直至丧仪结束才可恢复。

小剧场:

仁宗皇帝:一出场就挂,这是什么骚操作?

太祖皇帝:我不也一样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