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简在帝心  改革大明之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可惜这几种粮食只能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解决不了我大明百姓富裕的问题。”秦睿继续忽悠,开始以后世自己生活的年代为蓝本,开始描绘起蓝图,“我师父曾言,上古那十万万民众的国家能让百姓食有鸡鸭鱼肉,衣有棉麻丝革,行有车马,住有广厦,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治。”秦睿神在在的说道,反正是说自己生活的年代,张口就来。

“此三代之治,煌煌盛世啊。”听了秦睿的描述,刘健露出向往的神色。

“三代之治是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师父说过,拓本中的上古之国肯定存在,而且拓本上似有当时大治盛景之画像。可惜当年我还很小,只知道贪玩,没跟着师父好好看。”秦睿假装遗憾,毕竟要规避以后被翻旧账的风险,先把自己撇清。反正是师父说的,当年我还小,啥也不懂。说错了就是师父忽悠我,说对了就能更加衬托师父的伟大。

刘健与孙公公被秦睿忽悠的不善,比赵本山忽悠范伟更厉害,两人急需找个空间整理一下思路和考虑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做,不自觉的刘健就端起了茶。站在刘健后头的刘威以为老爷对秦睿吹牛的行为已经不满,表示端茶送客了,就开口道,“送客。”

这下秦睿傻了,这是什么意思?赶我走吗?出了什么事?

刘健的思绪也被刘威的喊声打断,手一哆嗦,茶杯摔了下来,“咔嚓”一生,碎了一地。几个人摇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的相互瞪着。

“混账,退下。”刘健一声怒喝,刘威如同火影一般,瞬间消失。而刘健到底是身居高位,有宰相风范,慢慢说道,“下人不懂事,秦公子勿怪。”

“哼哼……”秦睿尴尬的笑了笑,没说什么。

“秦公子,你所说的高产粮食是真的吗?”孙公公需要确认一下,因为他回京之后跟弘治皇帝汇报的时候,必须是确切的消息,不能似是而非。

“当然是真的啊,不过苗不多,要普及估计至少要两三年。如果快一点的三个月就能看到第一批了。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准备再搞个暖棚,直接进行第二波种子培养,这样一年应该2次,明天就有可能有上万亩种子了,趁着这段时间,培养一些技术推广人员。用事实说话,让老百姓看到粮食的高产,吸引他们种植的兴趣。再转过年来应该就可以全方位推广了。”秦睿把这两天平时思考的思路说了一下。

“秦公子所说,若能成真,必将有功于国,来日封侯拜相可期,老夫立刻写奏折给陛下,劳烦孙公公带回呈给陛下。”刘健急吼吼的说道,说着便拿起笔来,准备下手。

“刘公,准备怎么写这个奏折?”秦睿心中腹诽道,还真是个急性子暴脾气,这是内阁大臣,听到一个消息之后就立马上奏,单纯的就为了告诉皇帝这件事?孙公公在这杵着,让他捎给口信就行了啊。

“当然是上书陛下,发现高产主粮,可以解天下百姓饥饿之困苦。”刘健像看傻子一样看着秦睿。

“就一个消息,值得你一位内阁大臣上书?这种事不是请孙公公告诉皇上一下就可以了吗?”秦睿无语,你一个礼部尚书、内阁大臣,不是应该将事情考虑周全之后,然后写个新粮五年发展规划,告诉伟大的弘治皇帝:帝国遇到缺粮的窘境,目前发现新的粮食作物是个机遇,作为政府应该如何保护新种安全,组织人手参与新种育苗工作,学习总结种植经验,如何快速扩大育种,后期如何向全国推广种植,分几步走,用几年时间等等等等。你啥也没想,你就写奏章了?秦睿表示这届内阁就是渣渣啊。

“还有你知道新粮的发现会造成什么问题吗?一旦有高产粮食,很多地将会被抛荒,地价将暴跌,会不会造成社会震动?农民只种少量地就可以生活,那么空出来的时间应该干什么?会不会产生众多新的流民?如何解决这些流民问题?”

“你一个尚书,内阁大臣,你的工作是在发现新粮种之后,做出发展规划来,以备皇帝咨询。”秦睿瞪大了眼睛,决定不忍了,用手指着刘健,声色俱厉地喷着唾沫星子教育起来,“你应该告诉皇帝,政府应该如何组织人手学习育苗种植存储经验,如何快速扩大育种范围,如何向全国推广新粮,如何防止新流民产生,新流民产生之后如何消化这些不安定因素……”

秦睿机关枪一样的语速,就差跳脚拍桌子破口大骂“痴线”了,刘健作为内阁大臣,即使皇帝也会给三分薄面,今天却被一个小儿指着鼻子教训,很是恼火。但听到秦睿所说的内容之后,却突然发现秦睿说的极有道理,按照他所说,做好这个“发展规划”之后,凭借大明强大的官僚体系,按部就班的就可以做成事了。于是聚精会神地拿着毛笔,边听边在案牍上的纸上记录一些要点。

旁边的孙公公看着秦睿在教刘健做人,脸上全是鼓励之色,凭什么哪些文官就可以高高在上,对咱们这些内官颐指气使,就应该好好教训一下。突然脑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眼中立马发出一阵闪光,身子有些激动的颤抖起来,这是在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