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三大产业  改革大明之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天一钱银子会不会太高?”范少卿插话道。

“高吗?不高,我们必须激发这些人的积极性,抢在花期结束前多采点。岳父大人啊,多采个千把斤花瓣,他们的工钱就全部出来了。”守财奴,秦睿心中暗暗鄙视着自己的老丈人,好歹你也是名门望族,差这点钱?“难道你就不会把家里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比市价稍微便宜点,卖给他们,再把钱赚回来?还能得个良善人家的美名。”

“还能这么操作?”范少卿满脸疑问。

“为什么不能?我雇你给钱天经地义,你拿钱卖粮理所当然吧。可以不买啊,没人逼你。”秦睿一脸无奈的介绍到,“岳父大人,你要知道以后粮价肯定要跌的,你还留着它干嘛呢?你是能吃掉还是准备喂猪?”

“有道理,若如秦睿所说,粮食不必留了,赶紧出手。”范玄成说道。

“采摘的桃花,找地方阴干,然后蒸馏,对了,必须做几个蒸馏器和萃取器,过一会我画一个图纸,赶紧找人赶制,要铜的。”

“我们回到前面的话题,你给了百姓创造了挣钱的,百姓工作挣了钱,挣了钱就会消费,看似钱没有多出来,但是只要钱流动起来,机会就多了起来。”

“为底层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在除去农忙之后,让他们能够赚点钱,他们就会购买粮食、衣服,那么就有了粮食和衣服的需求,如果钱多了就会置办家产、盖房,那么就有了砖瓦、家居的需求,有了需求就会创造新的赚钱机会,这样良性循环就有了。”

“如果岳父大人作为一方主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第一批人创造这样的赚钱机会,经济作物就是一条很好的路。寻找一些投资小、收益高、见效快的项目启动,然后将赚到的钱再投入到可以长期持续进行的项目中去,不断给百姓创造机会,让他们富裕起来,有消费的**,就会吸引更多的商人加入到这其中。作为官府,就要实时的撤出,以裁判者的身份对参与其中商家进行管理,收税。然后将税收再投入到水利、道路、教育等公共建设中去,一个大循环又产生了,需要更多的工作岗位。如此往复循环,钱也赚到了,人也福了,政绩也有了。”

秦睿滔滔不绝地喷着口水,把自己后世网上看到的帖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剖析与解答,听得范少卿二人直呼过瘾,原来官还可以这么做,民还可以这样牧,民生还可以这样发展。

“当然单纯的靠农业是无法真正富裕起来的。这里我需要引入几个新的概念,岳父大人可以找笔记录一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之后,看到范少卿已经将纸笔准备好了,秦睿继续说道;“我师父将世间万业分为三大产业:农业为国家生存之本;工业为国家强盛之基;服务业为国家富足之途。”

“农业就是农林牧渔,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商业赖以独立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为商业和工业提供了一部分原材料。百姓生活的改善,工业商业的增长,最终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简单的一句话,让百姓能吃饱吃好了,同时将一大部分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从事其他生计。”

“工业就是采矿、生产制造、建筑业的统称,工业是三大产业的核心,也是主导,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为经济的各部门提供原材料、物质、技术、装备以及资金积累,是整个社会的‘工作母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比如煤炭开采、炼铁炼钢、织布服装、造纸造酒、农机农具的制造等等都在此类。”

“服务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比如酒楼、旅店、牙行、肉铺等等都属于这个产业,只是现在经济不发达,没办法创造更过的业态。第三产业可以更好的满足百姓的生活需要,是解决百姓生计的最好途径。”

秦睿将后世的三大产业分类的状况简单的描述了一下,喝了口茶,说道:“三大产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举个例子来说,我要建立了一个炼铁厂,需要几千人挖矿炼铁,首先必须从土地上将这几千人解放出来,高产粮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几千人来到矿场,吃饭穿衣总要解决,就会有商家为我提供餐食、衣服。我挖矿炼铁制造了更好的农具,农民种地就快更多,他们就能提供更多种的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工人挣了钱就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穿更好的衣服,商家为了提供更多的衣服,机会制造更多纺机,那就需要更多铁。你看三者之间是不是联系密切相互制约。”

“细细想来,这三者之间竟然如此神奇,令师之学果然渊博,令人忍俊不禁啊。”听着秦睿将经济之道讲得如此简单明了,两人不由得赞叹。

“家师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投资拉动需求,在经济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极为重要。官府如果想要富民,大规模基建是一种常规手段。”秦睿边说着,边为自己的茶杯续了点水。

“何为大规模基建?”范少卿听到这个词之后,来了的兴趣。

“修路、造桥、水利建设、建设新城……”秦睿按照后世的思路开口说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