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外贸易  改革大明之路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以从容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子弹多少的问题。秦睿在每条船上加装了六门多管机枪,每门射界120度,可以覆盖商船两周。如果再有接近商船的海岛,就可以用步枪和手榴弹压制了。不过秦睿为了降低风险还是决定先灭一把倭寇再说。

倭寇起源于元末明初,当时日本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都靠元朝供给。但由于日本国内施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导致原材料无法满足日本手工业者的需求,比如当时一石蚕丝在元朝只要5两,而日本则是50两,如此高额的利润就刺激了一些人铤而走险。再加上当时日本南北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一些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才形成了倭寇。

在明朝嘉靖年间之前,虽然明太祖朱元璋严令“片板不得下海”,但被明成祖朱棣当成了厕所里的纸,擦屁股用了。

朱棣和日本双方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倭寇就很少了。直到成化年间,足利幕府势力衰弱,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各地大名开始抢夺堪合份额,没有抢到份额的大明,就开始当起海盗,劫掠往来大明与日本的商船,这段时间倭寇很少到大明侵扰。

直到大明出了个奇葩明世宗嘉靖皇帝,他一上台就下令严禁造违式大船,凡是属于违禁海船的尽数毁掉,真正做到了朱元璋要求的“片板不得下海”,企图断绝一切海上联系和贸易往来。这事叔能忍,婶也不能忍啊。浙江、福建等地的中小商人,便勾结倭人,在海岛上建立据点,开始内外勾结劫掠大明闽浙等沿海地区,做起了无本买卖。

改革大明之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