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聘请大儒教习四书五经等科举之道,除此之外还研究阳明心学,并且为丰富学生的知识,会加很多实务类课程,比如水利建设、交通规划、建筑常识、机械加工等,潜移默化的来改变这些人的思想。
文学院招收的人最多,第一批600人,其次是商学院和外语学院各200人,其他专业只有几十人。
文学院学生年级在16-22岁,超过这个年龄不要。这是年轻人,有理想,有冲劲,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属于可以改造的范畴。穷十年之功改造一批江南学子,这是秦睿的既定策略。既然你们想通过科考取士的途径,可以啊,但你要改变为官的思路,不能用以前为官的旧路子,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商学院和外语学院,更多是的商人子弟前来学习,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再不好好学习就是傻子了。
至于学校的老师,除了文学院的大儒,都是天津科技学院和五道口经济学院派出来的。学校的校舍,早就在秦睿规划布局上海的时候,就定下来了,建设上海商品中心的时候,顺带手建设好了,都是现成的。
王守仁不亏是历史上有名的能臣干吏,将上海海关和上海大学管理的井井有条,连秦睿都不得不佩服。秦睿属于典型的智囊型人物,只管出主意就行了,真正管理都是假手他人。王守仁就是自己直接上手,一旦遇到问题,能够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并投入执行。大明如果能有100个这样的高手,秦睿就敢砸锅卖铁同时开个30所高校及配套学校,多头并进。
秦睿中间来过一次上海,带着五道口经济学院的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来的,做毕业论文设计,研究传统大明经济形态和上海的新型经济形态,以此为基础设计规划大明发展道路,给弘治皇帝作为建议,以备咨询。
期间秦睿同王守仁发展的人民力量小组成员见了面,王守仁凭借个人魅力,发展的成员都是个顶个厉害,在这些人中,秦睿居然见到了一个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严嵩。
严嵩,明史中六大奸臣之一,江西袁州府人。其父严淮是一位醉心于权力,但屡次科举名落孙山的人,后来将希望都放在了儿子严嵩身上,从小便悉心栽培教导,五岁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人,本来想参加弘治十五年的科举,结果因为上京途中生病,耽误了行程,就开始四处游学。江南自古都是文人墨客的天堂,严嵩就四处拜访社会名流,增加见识。
严嵩在游学过程中,听说了王守仁在上海海关,就慕名而来拜访,与王守仁相谈甚欢,一时瑜亮,引为知己。严嵩虽然在历史上声名狼藉,但文学上很厉害,一生着有《钤山堂集》、《钤山诗选》、《直庐稿》、《直庐稿续》、《南还稿》、《留院逸稿》、《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等着作,共计200多万字,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严嵩还是一个24岁的青年,有理想、有激情,没有那么多的歪心思,所谓奸臣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严嵩权倾天下时已经古稀之年,所作所为大多都是他儿子严世蕃在背后谋划,至于迫害忠良、祸国殃民这些事,不给他机会不就可以了吗?
秦睿与严嵩也畅谈了很久,严嵩的确是才华横溢之辈,起了爱才之心。用其才而不用其德,也是一种用人方式,何况等所有藩王海外就藩之后,明世宗嘉靖皇帝还会有吗?秦睿表示怀疑啊。
“严公子博学多才,强闻博知令人佩服啊!”秦睿在与严嵩交谈良久之后,说道。
“秦先生过誉了,严某米粒之光,怎能与秦先生皓月之光相比。”严嵩双手抱拳,略带羞赧之意。
“好了,我们之间就不要相互吹捧了,呵呵……”秦睿笑了笑说道,“严公子气度不凡,将来彼时王公将相之辈,不知道严公子接下去有何打算?”
“本来去年打算进京,参加科举,结果因病失期。下一届科举还有两年,现在只能四处游历,增长一下见识。”严嵩略带丧气的说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严公子,莫要担心,明年应该有恩科,如果严公子不嫌弃,不如与我等一起回京,也可以与京中的一些学子们共同交流一下。”秦睿出言相邀,准备拉严嵩北上,顺便扔到五道口去熏陶改造一下。
“承蒙秦先生盛情,只是我与伯安兄有约,准备在文学院研习半年……”严嵩面露难色,如果跟秦睿走,就有点攀附的意思,这年代,背信弃义的文人名声就坏了。
“哦,没事,没事!”秦睿听了之后,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五道口经济学院与上海大学算是师出同门,一气连枝,我只是觉得严公子人才难得,想有时间请教一下。如果将来严公子赴京,一定要道五道口找我啊。”
“一定,一定。”严嵩长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毕竟引起秦睿的恶感,后果可能无法估量。
秦睿可没有想那么多,两人又攀谈了一会,才分开。秦睿又跟王守仁聊了一会,让他注意严嵩的操行培养,至于以后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