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章 对抗刘瑾?  改革大明之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公子这话说得不对,天下还有一个理字。”刘健停下来,转身看向秦睿。

“天下的理,要看对象。对你是理,对我来说,不一定是理。”秦睿笑道,“刘公,你觉得刘瑾为祸百官,专权误国是错的。在我眼里,刘瑾的做法却能助我,所以我不认为他有什么错误,等他哪天碰到我的底限了,那他就是错的,我需要将他除掉。”

“这么说来,秦先生和刘瑾有合作?”刘健面色沉了下来,厉声说道。

“没有!在下从来没有接触过刘瑾,何来合作只说?”秦睿看着远方的海鸥,慢慢说道,“顺势而为而已。”

“也就是说,刘瑾所作所为,一切都在秦先生的预料之中?”刘健疑惑的问道。

“刘公,我华夏历经几千年,自始皇帝一统天下,至今有80多个王朝,长则三五百年,短则数十载,轮流交替。而历朝历代,享受的都是王侯将相、公卿大夫,苦得都是百姓。刘公可知为何?”秦睿转身看向刘健。

“呃……”秦睿的提问让刘健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

“刘公一定会说,原因有很多,比如吏治、灾荒、战争、异族等等。”秦睿自问自答说道,“可是刘公想过‘家天下’制度的缺陷没有?”

家天下的君主制,提倡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至于君权神授,受命于天,这些话都是愚弄百姓的,但凡读过几年书,有点自己的想法,就不会拿这个当回事。

但是家天下的传承制度,却有着极大缺陷,立嫡、立长、立贤、立能、立亲,每位君主都有自己的想法,在立继位之君的时候,还会伴随着帝王与朝臣的博弈,皇子之间的博弈等诸多问题。

一般开国之君都是远见卓识之辈,如果皇帝寿命够长,能够培养出好的继位之人,如果皇帝短命,那么继位之君没有足够阅历,就会被文官集团、外戚、权臣左右,一个三五岁登基的帝王,有什么管理国家的才能?这些都是给社会造成动荡的主要因素,往往要延续几年、几十年,甚至改朝换代。

没有持续、稳定的政策输出,认为只要笼络住士大夫集团、武勋集团就能保证地位传承,确实也传承下去了。因为对于百姓来说,只要吃饱肚子,就不会管谁当皇帝,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要纳粮服徭役。在位者,关注的是皇权和士大夫、武勋集团的利益不受损害,团结少数人,笼络好了这少数人,来统治亿万百姓,皇权就稳了。

所以,就会出现士大夫集团对皇帝歌功颂德,说什么尧舜之治、中兴之君。仔细翻开历史探究,即便是牛叉哄哄的贞观盛世、康乾盛世,吃不饭、穿不衣服的百姓,比比皆是。

所谓盛世,不过是皇帝给自己脸贴金,文臣武勋捞得盆满钵满而已。

刘健听着秦睿滔滔不绝的控诉,不由得脸红,秦睿说得是实话,大实话而已,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不会像秦睿这样直接。

“所以,秦公子的意思是……”刘健没有说出口。

“所以,刘瑾出面折腾一下你们这些人,多好,我就站在旁边围观,看热闹。”秦睿王顾左右而言他。

“秦公子想借刀杀人?”刘健问道。

“杀什么人?我借谁的刀?刘瑾吗?”秦睿摇了摇头,笑道,“刘公可知道,如果没有我私下里的授意,这次会有多少官员倒霉?京城中的文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会卷入其中。”

“刘瑾这样作恶,难道秦先生就任由他胡来?”刘健说道。

“我只是一介平民而已,刘公!”秦睿可不想用大义的名分,束缚自己,“刘公身为内阁首辅,都没办法与之抗衡,我一介平民,怎么敢对抗刘瑾?”

“你……”刘健对于秦睿的说法,感到气结。

刘健很清楚秦睿的实力,可以说只要秦睿愿意,在大明可以呼风唤雨,秦睿在文臣、武勋、商贾、百姓中,有一堆拥趸者,在天津、京城只要秦睿含一嗓子,搞不好能把正德皇帝拉下马,因为受秦睿恩惠的人太多了,除去新粮作物不说,光秦睿为百万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仅此一点,让多少百姓受益;还有秦睿花大力气普及教育,让多少普通百姓受益。

弘治皇帝不是不想动秦睿,只是动了秦睿搞不好大明就真GameOver了,秦睿到底留了多少后手,弘治皇帝也琢磨不透。

军制改革虽然是弘治皇帝主导,但改革的主力军都是秦睿带出来的,现在主要的中低级军官,有两成是秦睿拥趸,还有一半是人民力量小组的成员。

秦睿提出的军制改革计划,看去是增强了大明军队的战力,可以维护大明统治,但实际却弱化了皇帝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明朝采取军制世袭制度,就是为了笼络住这群军官,让他们保持对大明的忠心。

秦睿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积极游说弘治皇帝取消这个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军校制度,军校可以用政治思想课程,教育学生忠君爱国,但更多的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