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三章 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改革大明之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瑾也在盘算利弊得失,对方手里的罪证,自己抄家灭门都不足以抵罪,自己掌握的信息,也让对方投鼠忌器,如果他讲此事报告给正德皇帝,然后稍加渲染,以正德皇帝的脾气,搞不好会对人民力量小组痛下杀手。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高凤找门来。

高凤是来当说客的,受人民力量小组的委托,给王守仁讲情来了,人民力量小组提出双方罢兵休战,互不侵犯,作为补偿,人民力量小组拿出了100万人民币。

在盘算了很久之后,刘瑾同意了,但是王守仁他绝对不会放过,要流放,高凤也只能说将条件带给对方,等对方回复。

没过多久,高凤带了一张100万的大额存款凭证送给刘瑾,同时回话说对方同意了。

王守仁就这样被免除了海关总署代理署长的职位,发配贵州。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刘瑾也如原来历史所说的那样,派了锦衣卫沿途刺杀王守仁,不过好在有人暗中保护,王守仁才有惊无险的到达贵州龙场。

贵州地区万山林立,汉、苗杂居,而且多数未开化,王守仁就在龙场驿站旁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房子,开始招收弟子,教授各类学问。王守仁深受秦睿影响,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深以为然。

希望小学虽然已经推行了7年多,还没有推广到这些偏远地区,原因有很多,很少有人愿意到这种偏远地区执教是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地区人烟稀疏,而且部落间经常相互争斗,人员放在一起容易出事,秦睿知道这些问题,但不打算伸手去管,因为现在希望小学已经转到教育部名下管理,推广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事情了。

王守仁文武双全,受秦睿熏陶十多年,怎么会不了解秦睿的做法。

钱他是肯定不缺的,因为背后有秦睿这个大财主,他打算培养一批当地的教师队伍。

王守仁贴出告示,招收学生,并跟过往的客商、行人以及周边苗人主动联系,很快周边聚集起许多人来,过往客商将王守仁招收学生的消息带到了各地,一些仰慕王守仁的人也快速追随过来。

王守仁身边聚集了一批读书人,对于这批人,本着不浪费的原则,王守仁制定了一旬布道,两旬实践的规矩:一个月10天听王守仁讲阳明心学,剩余时间到周边各个部落、村庄去教学。理由很简单,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王守仁除了阳明心学之外,对科举之道、经济之道、海关之道、为官实务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这也是这群读书人能够追随王守仁的一个原因,能学到真东西啊。

除此之外,王守仁还问秦睿要了一批农业好手和商业好手,苗医和苗药、天麻、茅台酒都是资源啊,秦睿只是在信中提了这些,至于怎么搞,让王守仁自己去折腾吧,王守仁需要基层历练啊。

转过头来咱们说刘瑾,刘瑾将焦方塞进了内阁,在官场也有了代言人。

但是焦方一个人孤掌难鸣,但官场之从来不乏趋炎附势之人,文华殿书办官张骏等人攀附刘瑾,迅速得到了提升,张骏更是从一个书办官提升到礼部尚书。

用打击贪腐在任何时代都是对付政敌的一个主要手段,刘瑾在幕僚的建议下也用起了这一招,此招一出,整个大明官场为之震动。

当然刘瑾也不是一无是处,在此期间他派人严查各地府库,检查农税的粮仓,发现了一大批利用国家粮税倒买倒卖的官员,狠狠的杀了一批,让各地的国库和府库都实实在在的填满了粮食,保证各地发生天灾之时,能够有足够的粮食保证灾民渡过。

正德元年底,刘瑾及幕僚倒腾出一份奸党名单来,首辅刘健、次辅谢迁为首,韩文、王守仁、张敷华等数百名官员,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营私舞弊,很多人都被下狱、罢官,同时也提拔了许多攀附自己的人。

朝臣们哀声哉道,大明官场被折腾的乌烟瘴气。

为了让正德皇帝专心游玩,刘瑾提议扩建豹房。所谓豹房,并非是正德皇帝首创的,只是贵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供玩乐的地方的称呼,也有虎房、象房、鹰房等场所。刘瑾提议正德皇帝除去养猛兽之外,还仿照避暑山庄的样式进行扩建豹房,这样可以集吃喝玩乐、办公于一体,不用呆在皇宫中,正德皇帝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个建议,让刘瑾赶紧安排。

刘瑾携正德皇帝的威势,震慑住了朝堂之后,开始对付起内部的竞争对手来,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高凤,想把掌印之权拿到手。怎奈高凤死活不套,并不跟任何人发生冲突,刘瑾往前进一步,他就往后退一步,就是按部就班的审核内阁票拟好的奏折,盖章即可。

刘瑾是秉笔太监,只有批红之权,如果掌印太监不同意批红,是可以打回去重新批红的,这点让刘瑾感到不爽,但刘瑾仗着正德皇帝的宠幸,可以假传正德皇帝的口谕,迫使高凤用印,尤其是一些对刘瑾自己有利的一些奏章。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