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49 百济李光(第九更)  五胡烽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大和道:“对,这种平板玻璃的长度每增大一分,制作的难度就增加几倍。十公分以下的要多少有多少,这种大的一年也做不出来几块。”

这倒不是瞎话,人类掌握玻璃的制作方法几千年,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发明工业化制作平板玻璃的方法。

就是浮法造玻璃。

这种技术就不多说,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搜一下。

在此之前,人类只能制作小块的平板玻璃,就是先把玻璃溶液吹成瓶子,用剪刀剪去两端再从中间剪开,然后展开。

这种方法只能制作十公分左右的平板玻璃,再大就不行了,因为吹不出那么大的瓶子。

大块透明平板玻璃的制作方法就非常麻烦了,先用滚轴把玻璃溶液碾压成平板状。

这种方法制作的平板玻璃上面布满了波纹,就和微风吹拂的湖面差不多。

接下来就是用人工把波纹全部打磨掉,就算最熟练的工人也需要至少一百个小时,才能打磨出合格的玻璃。

如果中间一不小心把玻璃弄破了,之前花费的力气就全白费了。

所以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块的平板玻璃都还是奢侈品,只有最有钱的大富豪才能享受的起。

直到浮法造玻璃的技术出现,人类才能流水线制作任何规格的平板玻璃,然后平板玻璃变成白菜价普及到普通人也能用。

浮法造平板玻璃的技术非常复杂,就算知道全套的技术,也要拥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体系才能制造的出来。

更何况文易还不知道那种技术,所以他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来制作平板玻璃。

把平板玻璃做成镜子,他用的是锡箔水银来完成的银镜反应。

人长时间接触铅会铅中毒,水银蒸发也会造成中毒,文易用了一个比较笨的方法来应对这种情况。

用金、银或者铜做个框子把玻璃镜密封起来,用胶把所有的缝隙都堵住,框子里面里还要塞一些硫磺粉。

硫磺能吸收蒸发的水银形成硫化汞,可以有效杜绝水银危害。

否则他也不会把这种害人的东西给拿出来,更不敢把镜子给自家媳妇用。

金如山不关心玻璃的制作方法,也不敢关心,只要知道能批量制作十公分左右的镜子就可以了。

这种大小的镜子才是打入贵族市场的利器,那种一米多的大镜子,更多的是个噱头。

……

百济刀先城,李光正坐在家中喝闷酒。

他祖上是汉人,永嘉之乱后晋室南逃,位于辽东的领土就成了异族眼中的肥肉。

李家为了保全自己就投靠了百济,虽然不光彩但总算保住了一家老小的命。

他祖父靠着主动投降混了个小官,等他祖父去世家族就沦为平民,只能靠着祖上留下的资本转行当商人。

百济是扶余人建立的国家,汉人地位并不高。所以他们不敢在本地经商,否则会被本地权贵吞吃的干干净净。…

海贸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虽然很危险很辛苦,总算是让全家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等他接手家里的生意,靠着胆识和眼光生意越做越大,原本的两条破船也变成了五条大商船。

跑一趟国外都能赚大把的钱财,虽然要拿出很大一部分打点关系,但剩下的也足以让他成为富豪。

他并不满足当富豪,做官才是真正的出路。他准备动用一切力量,把自己的儿子送进官场。

就在他谋划这一切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唐国,你到底在哪里啊。”

是的,意外就来自于唐国,他和唐人交易了两次,商品是粮食。

在这个年代最大的硬通货就是粮食,百济也是缺粮的,尤其是最近几十年他们一直在和高句丽打仗,对粮食的需求更大。

他本以为自己可以靠着这些粮食当敲门砖把儿子送入仕途。

他的计划确实成功了,长子进了都市部做了个小官。

这是百济国掌管市场、交易和都城管理的部门,刚好他家又是经商的,可以相互帮衬。

但他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都市部的宰官长给他儿子下了一个命令,找到唐国买更多的粮食。

那位宰官长没有说买不到粮食的后果,但李光又岂能不知道这些人的行事风格。

可他真不知道唐国在哪,也没有对方的联络方式,无奈之下只能把船派出去到海面上碰运气。

事情就是这样,你不找的时候经常都能看到对方,刻意去找的时候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都一个多月了,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打听到不少,可始终未能接触到唐国人。

就在今天,宰官长体谅他儿子李政工作劳累,就让他回来好好休息几天。

他知道对方这是在给他下最后通牒。

再次喝下一口闷酒,李光苦笑道:“唉,福兮祸之所伏,古人诚不欺我啊。”

李政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